content

民主派也只是香港的政治花瓶(圖)

 2019-03-07 08:4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香港民主派的影響力日益縮小。
香港民主派的影響力日益縮小。(圖片來源:VOA)

【看中國2019年3月7日訊】香港的議會中,未必同意政府的一群議員,稱為「泛民主派」。

之所以有個「泛」字,是因為他們像戰國時期被強秦毀滅的六國一樣鬆散,難以一致行動。

至於近年因雨傘革命而興起的「本土派」,因為被禁制參選,所以並非議會內的陣營。當然主張香港獨立的群體,應該也會被政府違憲破壞參選權,這些就不在討論之列。

長期有這麼多選民投給民主派,是香港人長期相信,香港政府與高級公務員在北京政府壓力或利誘下,漸漸出賣掉自己的權利。也就是言論自由、選舉權、法治。

選民投票理由是頗為現實,就是希望民主派能夠在議會過半,團結起來可以反對一些法案,維持自己現有的權利。香港大部分人支持民主派的理由,並非基於進步與信任民主派,反而是基於保守與不信任政府。

不過,相當一部分的民主派,認為選民支持的是自己所聲言的意識形態,包括而不僅限於所謂的「普世價值」、最低工資、支持家庭團聚令更多新移民流入等「道德高地」。民主派不少都相信,自己會得到選票,是因為道德上的優越。

雖然泛民主派有各種主張,但在香港政府的專權體制下,他們沒有執政的可能性,無法變成政策。因為欠缺權力,最終他們也只是在封建皇朝的諫官一樣,向政府「發聲」與「爭取」,如果當權者聽了下去,某天自己支持的政策真的通過了,就是「成功爭取」,所以香港的議員和現在的網路紅人沒什麼分別,只是說話比較大聲的百姓。

所謂的從政,往往是拿議席資源去經營壓力團體,搞社會運動。故他們重視的是自己的「運動」能否日後繼續取得公費去延續。維持香港人的既有權利並非第一位,票數夠的時候就順便反對政府議案,向選民展示政績。

選民對民主派的期望,與民主派對自己的認知,很可能有相當差異。

在泛民主派在地方議會還是佔優時,看似是沒有衝突的。但在2014年人大確定了香港沒有普選特首,以後在2016年,香港政府開始破壞香港人的平等參選權,以及取消當選議員資格後,問題就出現。

這兩件事出現後,已經有客觀證據證明,泛民主派再怎樣選,都不再能保障香港人的權利。即使2016年香港的地方議會選舉,支持政府的議席少過一半,政府透過取消資格,補選等手段,能把議席數變成過半。泛民主派不僅沒有升級手段,甚至部分議員認為抗爭會影響選情而反對抗爭升級。他們知道不升級就不可能對政府構成威脅,但他們更害怕升級的代價。

所以,選民所期望的「投泛民主派就能保障權利」,這點已不再成立。而泛民主派還是覺得選民應該投給自己,不是因為自己能保障選民的權利,而是認為必須延續自己的「運動」,但怎樣投,他們都不會因此而升級,因為升級就可能導致政府或北京不悅,取消其議席,使其運動拿不到公費。

這裡所投射的香港未來,是香港人權利不斷的失去的同時,自己的運動在資源上延續,而他們延續下去的運動,則永遠不會超過政府能接受的界線,也就是要接受「當個被政府馴養的溫和反對聲音」好過「拿不到政府錢而且被鎮壓的反對聲音」。

因此,部分過去支持泛民主派的選民,在自己的權利不再受到保障後,不少也失去了投泛民主派的理由,最終導致了投票率的下降,這在2016年之後的幾次補選中,已經看得出跡象。

而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變成像中國的「民主政黨」一樣的政治花瓶。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上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