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懂得什么是“爱”,那是生命的本质。(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小时候,我是在双薪家庭中长大,我的母亲是一位职业妇女。还记得小时候,妈妈几乎每天都要忙到晚上九点多才会回家。她一回到家,第一句话就是问我们是不是饿了?连衣服都还没换,就会立刻冲到厨房洗手准备晚餐。
那时候的我,每天都痴痴地等着妈妈回家,每次只要听到妈妈问“饿了吗”时,我就会感到特别开心。直到后来我也成为了母亲,某天当我回到家,也一样连衣服都还没换,就到厨房替孩子准备餐点时,不知怎么地,眼泪忽然就掉了下来。因为我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儿时的这段回忆。
小时候的我看到妈妈回家只觉得开心,长大后,我才明白这份母爱是如此深刻,明明妈妈上班一整天回到家后已经累坏了,但她却连休息都没有,又马上忙着打理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想到这里,忍不住心疼落泪,很希望自己也能够为她做点什么事。
这就是爱。我们经常因为奔波忙碌于日常琐事,而忽略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但这些细微之处,正是爱的体现。爱,就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无论是历经了孩提时期,还是此时此刻,甚至是在未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拥有着无与伦比强大的爱的力量。请务必记得一件事,我们的生命之所以美丽,正是因为爱,因为心中有爱,生命才能如此耀眼动人。
那么,我们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爱的呢?是从父母那学来的?还是在学校里学来的?又或者是当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懂得如何去爱?在与许多人聊过之后,我发现爱并不是透过后天学习而来的,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它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当我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下成长时,自然而然会更懂得如何去爱。爱是一种每个人天生都具备的天赋能力。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我们似乎不认为也不相信,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力量。
对此,美国发展心理学家迈克尔.托马谢罗(Michael Tomasello)在《我们为什么要合作》(Why We Cooperate)一书中,曾用“天生的合作者”一词,来描述人类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就拥有想要帮助别人的念头。
托马谢罗指出想要帮助人是一种天性,并不是后天社会化习得而来的。从孩子出生后十四到十八个月后,就可以观察发现到,孩子会想要帮助别人,或是想替别人做些什么事,其出发点并不是因为父母的奖赏或鼓励。这代表着人类从一出生开始,即使没有任何回报,也自然而然想要为他人做出奉献,懂得体贴爱护他人。
当孩子们在游乐场玩耍时,你可以看到孩子彼此互相帮忙合作的样子;当孩子们在学校时,有很多孩子都很乐意帮老师的忙。还记得当你生病时,孩子们伸出稚嫩的小手,放在你额头上看起来担心的表情吗?还记得当你难过伤心时,孩子们陪在你身边一起哭的模样吗?小时候的你,是否也曾经做过跟孩子一样的事呢?
我相信很多妈妈们,小时候应该也都做过这些贴心的举动,也知道很多人之所以会想要学会如何与人沟通,会开始进行自我对话练习,都是希望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想要更贴近彼此的心、想要学会如何去爱。
但其实打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懂得什么是爱,爱是生命的本质,是那么纯粹自然,我们很自然而然就会想要帮助别人,想要与人分享,想要为他人做出贡献,而这样的心意,就是爱。
本文整理、节录自朴宰莲《疲惫妈妈的修复练习》一书
責任编辑: 聆风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