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公有领域)
留白更像一种中庸之道,所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这是古人认为的人生最好状态。而“君子之交淡如水”,从某种角度上,也是为人处世的留白。
无画处皆成妙境
留白,也称“余玉”,是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手法,表面意思就是预留空白。留白并不是空无,而是无物胜有物,无画处皆成妙境。
南宋马远的画,一般只画一角或半边,其余都是留白。《寒江独钓图》中,一渔翁垂钓于一叶小舟上,小舟载于烟波之上,整幅无一滴水,却让人感到满幅水汽,方寸之画竟有空远浩渺之境。
在长幅的《华灯侍宴图》上,马远将景色分三部分:三分之一写实;三分之一朦胧虚景;三分之一完全留白。如果去掉留白,这幅画的意境就没有了。
山之巅或山腰处的“空白”,可以喻指空灵的浮云或迷雾,山脚下的“空白”,可以喻指淼淼水域或无垠之尘壤。一幅画面的不同“空白”,与不同实景相配,便可以产生不同的喻指。
中国画中“留白”的处理,也会使画面“气韵生动”。画中空白穿行于画中空间,形成了“气”,气连属、运转画中的空间,带出一股回旋而不随意旁泄的动势,使画面仿佛有了“呼吸”一样,这就是气韵生动。
说中国画是“散点透视”,其实还是用西方概念套中国画,因为中国画主要是写意不写形,没有“透视”的概念,也不是用“对角线”或“对角构图”能概分析的,这是另一套审美系统了。
画面右下或右下角这个位置,是人视线习惯的落点,在《易经》中被称“亥”位,如果把中国方块汉字看成一幅画,其间的疏密流走,最末收笔处也常常是向右或右下,这是气收局“呼应开合”之处。
李迪的《枫鹰雉鸡图》,踞于左上枝头的鹰,俯窥右下方的一只雉鸡,急速逃窜向“亥”位而去。从左上至右下方,整幅画用一个“气势”,造成了悬念,使画面充满张力。
中国画的“留白”也体现了传统文化宇宙观,“白”是“无”、是“虚”,落到画面上,便是“无中生有”的“虚景”,有无之间,虚实相生,如同太极八卦的阴阳黑白图,世间万物的生发变化与循环往复,都在其中了。
留白的人生
“留白”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更是深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
知人不必言尽,责人不必苛尽,才能不可傲尽,锋芒不可露尽,有功不可邀尽,得宠不可恃尽,有理不必抢尽,富贵不必享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后路于己,便是无声的成全。人与人、人与事之间多一份留白,可进退自如,达圆融练达之境。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