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图片来源:Adobe Stock)
9月10日,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历代中秋节又被称为:中秋、八月节(八月半)、团圆节、月夕、月节等等。虽然佳节尚未到来,但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已经不免俗地吃起柚子、月饼等应景美食。当日若天气良好,势必又是呼朋邀伴地成团赏月。除此之外呢?当然是要高雅地欣赏与中秋节有关的诗词啊!自古以来,诗词可是广受重视,被视为最能展现纵贯了历朝历代深广的中国文化思想、最能展露民族性的文学表现方式之一。此文就来介绍唐代诗仙李白的作品:《把酒问月》。
之所以选这一首来介绍,主要是一次无意间先后浏览了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诗句,以及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下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句之后,顿时觉得这几句诗文充满了趣味,不觉令人莞尔。
张若虚的诗文,主要是在探问:什么人在这江畔第一次看见月亮?这江畔的月亮是在什么时候初次照耀在人的身上?
提及月亮,总令人产生浪漫联想,这也是许多文人特喜爱拿它作为吟咏对象的原因。自古以来,月亮又具有多种称呼,包括:玉盘、玉壶、冰轮、霜轮、桂月、桂轮、玉兔、金兔、顾兔、玉蟾、蟾桂、明镜、寒镜,以及李白在这一首咏月抒怀诗中,所使用的“飞镜”等等。
光是从月亮的别称如此之多,它受追捧、受到喜爱的程度可见一班!
不知道诸君首次赏月时,是否藉其他称呼来谈月亮,或是,看完上述多项月亮之代称,觉得哪一个最符合月亮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呢?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分享。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品读李白这一首《把酒问月》。
李白《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酒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影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这首诗的主要意思是:
青天上的月亮是何时来的呢?我今日停下酒杯来询问它。
人想攀登明月却不得到,月亮的身影却与人互相伴随。
皎洁的月亮如飞在空中的镜子,降临红色宫门。当绿烟消散,便发出清澈辉光。
只见夜晚自海上升起,是否知晓它晨间自云间隐没?
白兔捣药年复一年,嫦娥孤单居住月宫,又有谁与她做伴呢?
现在的人不曾看见古代的月亮,现在的月亮却曾经照耀过古人。
古代的人与现代的人如消逝的流水,他们看见的明月皆是如此。
只愿高歌对酒的时候,月光能时常照进华贵的酒杯里。
今人虽不曾见过古人、古时月,但有幸让照耀过古人的今月照耀着我们,让我们得以有幸边赏月边读诗边浮想联翩。犹记某次看电视剧时,剧中有句台词提及不愿跟某人在同个空间中呼吸。那么,我们反之细想,纵然不能与李白这样才华洋溢的大诗人身处同个时间点、同个场域,但一想到与之的最大共通性之一,就是都曾经仰望夜空、沉浸在洁月的光辉中。思及至此,令人愿意追随之浪漫、愿意投入其诗文中,进一步汲取其浩瀚思想海……
月亮被视为美丽无双,充溢感性与灵性,而描摹如此动人的月儿的李白又何尝不是如月亮般吸引人抬头仰望,寄予深深欣羡与思慕呢?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