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抽筋,应合理摄取营养,品项多样,控制脂肪过多摄入。(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小腿“抽筋”的经验,很多人在出现小腿抽筋后的第一反应是“缺钙”,真是如此吗?其实,“抽筋”不都是缺钙,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或疾病,牵拉、按摩、热敷等方式可以缓解。
“抽筋”是什么?
“抽筋”学名为肌肉痉挛,是指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强直收缩的现象。表现为肌肉突然变得很硬,疼痛难忍,可以持续几秒到数分钟,多在游泳、睡觉或剧烈运动时出现。
“抽筋”一定是缺钙吗?
缺钙确实容易引起“抽筋”,这是因为钙离子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太低时,肌肉就容易兴奋而痉挛。一般,青少年和老年女性容易缺钙。
然而,“抽筋”不全都是缺钙引起的。以下原因也可能引起抽筋。
1、寒冷刺激
在寒冷的刺激下肌肉强烈收缩引起痉挛抽筋。多见于冬季运动或冷水游泳,或夜间没盖好被子等情况。
2、肌肉疲劳
剧烈运动时,腿部肌肉频繁收缩,局部代谢产物(乳酸)增多,肌肉的收缩与放松难以协调,疲劳到一定程度即可引起小腿肌肉痉挛。当运动时间长且运动量大,出汗多,又没有及时补充盐分时,体内液体和电解质大量丢失,肌肉局部的血液循环不好,就容易发生痉挛。
3、不良睡姿
如长时间仰卧,使被子压在脚面,或长时间俯卧,使脚面抵在床铺上,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长时间处于绝对放松状态,就引起肌肉“被动挛缩”。
4、营养不良
尤其是维生素B1缺乏时,更容易发生肌肉痉挛。
5、孕妇腿抽筋
大多数准妈妈在怀孕中后期容易出现小腿抽筋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腿部肌肉负担增加,体内钙与磷比例不平衡、血液循环不良或受凉等。
常抽筋 警惕这些疾病
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或存在血栓时,血液循环受阻不畅,局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生理机能发生紊乱,会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慢性病人群、老年人当出现下肢酸痛、腿抽筋、行走不便等症状时,应排除是否有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如果抽筋伴以上症状,或不明原因经常抽筋,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
2、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柱退行性变
有研究表明,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小腿抽筋的发生率可高达70%,这是由于脊神经根受压和脊神经根内血流量下降导致的腿抽筋。
3、糖尿病
糖尿病发生了周围神经病变,在中医上称为阴血亏虚。此外,肌肉病、尿毒症、甲状腺疾病等都有可能出现腿抽筋的症状。另外,如果服用某些药物也会出现。
腿抽筋后怎么缓解?
1、牵拉
马上坐起来,伸直抽筋的小腿,躯干前屈,用双手扳住前脚掌,缓慢、持续向躯干侧牵拉,也可以用趾尖持续踩地,直至痉挛缓解。
2、按摩
用双手快速搓擦小腿,或用手按揉或轻叩小腿肌肉,可帮助缓解肌肉痉挛。
3、热敷
用热毛巾、热水袋敷于腿肚处,能有效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缓解痉挛。
如何预防抽筋?
1、合理摄取营养,饮食清淡,品项多样,控制脂肪,适当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E,可以多吃些大豆类、鱼类、菌菇类、海藻类、骨头汤。
注意保持舒适温暖的睡眠环境和充足的睡眠,尽量不要熬夜,是预防抽筋的方法之一。(图片来源:Adobe Stock)
2、注意保持舒适温暖的睡眠环境和充足的睡眠,尽量不要熬夜,睡觉时要注意驱寒保暖,尤其是在冬天,不让局部肌肉受寒。临睡前温热水泡脚15~20分钟,可起到改善末梢血液循环,解除痉挛的作用。
3、坚持适宜的体育运动,走路或运动时间不可过长,穿着合适的鞋袜。
4、适当补钙,尤其是正在发育期的青少年。但要在明确低钙背后的真正原因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而不是一味补钙。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