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水,能帮助远离血液黏稠,保持健康。(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轻微的血液黏稠,一般无大碍,当血液黏稠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血液会出现凝聚现象,造成血栓、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引发血管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症等心脑血管疾病,及慢性肝、肾、肺疾病,严重时导致致命性的心肌梗塞、脑中风,造成遗憾。
其实血液稠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饮食、运动、身体代谢、外部环境和气候等,而血液黏稠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见,但现在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很多人的运动量不足,从而就造成了血液黏稠越来越严重。所以无论年龄是多少,我们都应该对自己的身体给予关注。
身体出现这些症状 或是血液已经变得浓稠了
1、胸闷
如果血液过浓,心脏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心脏所需的血液不能及时提供,很多人会感到胸闷。(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如果血液过浓,心脏也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如果心脏所需的血液不能及时提供,很多人会感到胸闷,这是一个常见的信号。这是因为要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需要足够的血液。当血液太浓时,血液就无法第一时间供应到心脏,甚至还可能会导致血管被堵塞,就导致在降低心脏功能的过程中,胸闷会更加明显。
2、头晕乏力 四肢麻木
正常的血液流动很快,吸入的氧气可以及时通过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以满足身体的需求。但是,如果血液过浓,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就会降低,从而就会导致人体供氧不足,使人出现头晕、疲劳等症状。此外,当血液过浓时,毛细血管会受损,出现堵塞症状,进而很容易形成血栓,导致血液循环受阻,无法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末端,进而导致四肢出现乏力、麻木等症状。
3、经常打哈欠
通常,当睡眠不足时,总是会不停地打哈欠,当睡眠充足,什么都没做的时候,还是会经常打哈欠。很可能是血液变黏稠后,导致血管堵塞和血液循环出现了问题。只有当大脑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出现问题时,大脑的运作才会受到影响,才会不断发生打哈欠的现象。
4、小腿粗细不一致
当发现小腿部分,一条腿粗,另一条腿细时,我们应该警惕静脉血栓形成。一旦血栓形成,血液无法流动,无法及时返回心脏,压力会导致体液扩散到腿部组织,导致腿部明显变厚。
这些习惯会影响血液黏稠度
1、久坐
长时间坐在办公室里的人新陈代谢会降低,血液流动也会减慢。尤其是午饭后,会使更多的血液聚集在肠胃中进行工作。大脑处于缺氧状态,很容易犯困。
此时,如果睡觉,血液就会更加黏稠。还有一些司机经常开长途汽车,他们的大脑高度集中,紧张,而且还缺乏运动,这也很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每天坚持45~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来降低血液黏度,帮助我们更好的维护身体健康。
2、烟酒不离
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速血管硬化,导致血管壁受损。无论吸烟还是饮酒,都会增加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的含量,并增加血液黏度。因此,戒烟和戒酒是保护血管、预防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发现与血液变黏稠症状,应及时检查和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多喝水,也要尽可能避免酒精和烟草,坚持锻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远离血液黏稠,保持健康。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