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公圯桥授书,张良建盖世奇功。(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缘起
大约距今2200年前的一天,在东海下邳(江苏睢宁县古邳镇)一带,有一位年轻人在沂水圯桥头踱步行走,见一位黄衣老者斜坐在石桥的栏杆上。命中注定这一老一少的相遇,改变了天下大局。
老者黄石公在桥上扔鞋设关,小试年轻人后,满意地说了一句:“孺子可教也”,再过5天后送给他一本书,然后飘然而去,再也不见踪迹。“孺子可教”指年轻人有潜力,可以教诲栽培,后世常用它来表达教书育人、选定人才时的衡量标准。
那位年轻人就是张良,他从黄石公得到这本书后,爱不释手,昼夜埋首钻研,终于以鬼神莫测之机辅佐刘邦,仅用6年扭转楚汉争霸的局面,最终成就千古大业。而张良所有计谋都得益于书中给他的启发。
《素书》的奥妙
一本书能改变天下,到底有什么奥秘?这本书分6章,全书不过132句,总共区区1360个字,按现代人的眼光看,篇幅不长。黄石公传这部书给张良时还附带一句话:“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常人怎敢相信,一个年方二十的毛头小伙居然读了这书能指导帝王?而张良日后真的运用此书的韬略帮助刘邦打败项羽,刘邦感叹张良说:“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有了这句评价,张良当之无愧于汉初三杰之一的称号。
这部书虽然字数不多,却字字珠玑,内容了得。除了军事谋略,治国安邦之术外,还揭示为人处事,修身正己之道。为何书名称为《素书》?素,在古文中意指白色生绢;素书,那意思就是天地之间无论多么繁杂盛大,不外乎朴素简单的道理,与老子的“大道至简,衍化至繁。”有异曲同工之妙。《素书》开篇第一句:“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又道:“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意思是道德仁义礼五者具备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立身成名的根本。五者具备之后才能明盛衰成败,而五者难在融合变通。
张良学《素书》助刘邦得天下
那么这本《素书》到底对张良起到什么作用呢?张良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谋圣”,史书中记载了张良的10个非常成功的计谋:计收宛城、占领峣关、约法三章、智斗鸿门、明烧栈道、下邑奇谋、阻止分封、兵临垓下、请封雍齿、请都关中。值得注意的是,约法三章、智斗鸿门与请封雍齿等计谋都与行军布阵无关,却奠定了楚汉相争的成功基础,可见《素书》不单纯是一本兵书。张良运用《素书》中阐明的“道德仁义礼”,帮助刘邦洞明世事,趋利避害,转败为胜得天下。
宋代宰相张商英最早对《素书》原文进行注解,他详细列举了张良运用《素书》辅佐刘邦的几大实例。
例如,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谋士郦食其建议刘邦重封六国的后代,以收买周边各国的民心。张良却根据《素书》中:“决策于不仁者险”判断,分封六国不是出自仁爱之心,赶忙说服刘邦,收回分封令,使刘邦避免了一次政策上的失误。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