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为明人绘唐玄宗像,右为台北故宫藏唐玄宗手书《鹡鸰颂》孤本(局部)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合成)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的这句诗,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我们都知道,唐玄宗即位之后,曾经励精图治,广开仕途,重任贤才,引领一班龙虎大臣开创“开元之治”,把大唐带到了中华文明最鼎盛时期。我们也都知道,到了天宝年间以后,玄宗日渐沉迷于杨贵妃的石榴裙下、歌舞声中,致使朝政渐弛,小人当道,最后让安禄山、史思明趁势而起,于天宝14载(755)11月兵起范阳(今北京),并一路攻陷承平已久的长安帝都。
我们还知道,天宝15载(756)6月13日凌晨,眼看着潼关已破,京城危矣,唐玄宗不得不抛却龙椅,仓皇西行。待行至马嵬坡,“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玉人香销,君王涕泪。
后来,皇帝仪仗兵分二路,玄宗继续望西南入蜀,皇太子李亨则至灵州(今宁夏灵武)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肃宗封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诏其讨贼,收复河北。到了至德2载(757)12月,已是太上皇的唐玄宗终于再度回到残破不全的长安城,在郁郁寡欢下度过生命中的最后五年。
以上这些,是我们所知道的唐玄宗──少壮英明,老来萧索。但在翻阅古籍的时候,笔者发现了这位大唐皇帝前所未见的另一面。其中有两件是发生在长安将陷,皇帝西幸的颠沛流离时候的故事,而这样的处境,往往最容易体现出一个人的本性。以下,就把这些记载在《唐语林》的玄宗身影,也展现给读者分享。一起来体会一下,我们所不知道的唐明皇李隆基吧!
01
唐玄宗和诸王,也就是他的兄弟特别友爱。时常想着要做一个长长的枕头、大大的被褥,和兄弟们不只白天呆在一块儿,晚上也要睡在一起。
有一次,诸王中有人生病了,玄宗听到后竟辗转终日,食不下咽。身边近侍劝奉他还是保重龙体,努力用膳。玄宗回答道:“弟兄,就是我的手足。当手足失去健康,我的身体也就废了,哪还有空闲想着吃、想着睡呢?”
经过此事之后,唐玄宗在洛阳建了五王宅,又在长安盖了花萼楼。比过去花更多时间和诸王一起聚会。有时他们一起谈论经学大义,有时则一同置酒赋诗。他们彼此谈笑、互相玩耍,而玄宗不曾对他的兄弟有所猜忌。
02
唐玄宗要启程离开长安城,往西而行的时候,打算从延秋门这里出去。此时唐玄宗同意了杨国忠的建议,让銮队延着左藏库的西边走。孰料,玄宗这时看见了竟有一千多人拿着火把,莫名其妙地跟在仪仗后头。
玄宗暂时停住了车驾,问道:“这是要干什么呢?”杨国忠回应道:“请允许我们把这国库给烧了,以免让盗贼把财宝给抢了去。”玄宗听了,严肃地正色道:“盗匪来了以后,如果抢不到府库里的财货,一定会因此而对百姓强行征收更沉重的赋税。与其如此,我们不如就把这府库留给叛贼,不要再使我的子民承受更大的困苦了。”于是命令把火炬全部撤走,然后才再启程。
听到这件事的人没有不感慨激动得流下泪水的。他们相继轮番地这么说:“我们的王这么厚爱他人,他的福分一定还不会终结的。即使是以前周太王(古公亶父)面对夷狄入侵,为了不使自己的臣民陷入战祸,而带着自己的家人离开豳地的这件事,恐怕也不会比我们皇帝的行为来得更仁德了!”
03
唐玄宗西行赴蜀,刚进到斜谷这座山谷的时候,天还算早,但是烟雾弥漫,以至于视线昏暗,于是车驾便缓了下来。这时知顿使给事中韦倜在野地里发现了一壶刚酿熟的酒,也许是担心玄宗天冷受寒,便跪在马车前头要把酒进献给玄宗。如此重复了四次,玄宗却四次不为所动。
韦倜害怕了。他担心玄宗是因为怀疑酒里有毒。于是把酒倒到新的容器,自己斟了一杯,又倒满一杯,再次献于玄宗面前。
玄宗看到韦倜如此忙活,不忍他再行折腾,于是说道:“爱卿以为我在怀疑你吗?其实,我当年刚即位的时候,曾有一次饮酒大醉,因此折损了一个人的性命。我悲痛感伤,便引以为戒。到今天,我已经四十多年没尝过酒味的甘醇了。”说完,玄宗指了指高力士和其他近侍者,又说:“他们都知道这件事,朕真的不是怀疑爱卿呀!”
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一般人,也许内心未必那么善、那么正,但平常装装样子,也能让大家以为他是贤德之人。“王莽谦恭未篡时”(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讲的就是这种情况。唯有真正的君子,方能在匆促造次之际、在颠沛流离之间,依然坚守住由内而外的仁义和品行。这是一个人真实心性的展露,更是长久修为的体现,。
也许,在治国理政方面,唐玄宗虽能善始,而不能克终,使得大唐在他治下走上顶峰,也在他治下走向衰落,徒留许多遗憾与惋惜;但是,也正是在这样的老皇帝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友爱兄弟,仁爱子民,并且愿意为此约束自己的仁君风范。或许,这就是一种古道的淳厚,在古人身上所透显的光芒吧?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