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面对孤独深度思考,给出一剂良药。(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9月初,漫长的暑假结束了,有些学生却不愿意返校上课。家长纳闷:“开学了,孩子怎么还不收收心?”结果越担心越出问题,有的学生出现精神紧张,头疼、肚子疼等情况。也有的勉强打起精神上学了,却不太适应学校环境和其他伙伴们。
是什么造成青少年不能快速融入集体生活呢?观察一下不难发现,这样的孩子多多少少有些孤独或孤僻。
青少年的孤独感使他们显得性情内向、郁郁寡欢,很少有人听得见他们心底无声的呐喊:“谁也不懂我……”。孤独感会产生什么应激反应?这样的孩子往往有手机瘾及网游瘾,沉迷于网络或游戏中,与世隔绝,在虚拟世界里,他们获得暂时的满足和安全感。
日本青少年心理专家认为:生活阅历不多的年轻人并不具备太强的抗压能力。孤独感使人心理扭曲,也是产生压力的直接原因。为了摆脱孤独寂寞的困扰,青少年依赖烟酒、甜品、电子产品或网络世界,越来越与现实脱节的现象非常普遍。为此,他们提出,如何面对“孤独”是一道超越国界的人生命题。
现代人需要“孤独疗法”
“孤独”究竟为何物?应如何与孤独为伴?只有思考这些问题才能完善自身人格,培养出独创性思维方式,构建一个坚韧的精神世界。日本专家提倡,现代迷茫的青少年需要“孤独疗法”。
首先,产生孤独感的根源是什么?研究指出,孤独来自人对“自我”存在的不确定性,也就是找不到自我价值和认同。很多孩子内心深处感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可,产生出“没意思,活著有什么意义,我为什么存在?”的想法。当人认不清自己确切要的是什么时,脑中会被负面念头填满,丧失了生命的活力和勇气,内心充满了对人生的失望与感伤。
面对孤独感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
日本文学巨匠夏目漱石先生也曾有过深陷孤独与迷茫的时期。夏目漱石1867年2月9日出生于东京新宿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2次过继给别人,一直没在父母家落户籍,没有得到过亲人和家庭的温暖,这造成他自幼性格孤僻。曲折坎坷的青年时代,他一直不明白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夏目漱石自传体小说《道草》中,主人翁健三说:“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这也是作者对自己的疑问。
他总结那个阶段的心灵封闭,说:不知道“我因何而生?”就“不知道如何去做”。饱受精神孤寂的困扰,夏目漱石是如何面对孤独,成为影响日本百年的国民大作家、伟大的思想大师的呢?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