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中国的《聪明的一休》原型是日本奇僧一休宗纯。图为京都寺院里的一休铜像。(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公元6世纪,佛教从中国丝绸之路和韩国传入日本。12世纪初的八百多年前,明庵荣西漂洋过海去中国南宋求法,将禅宗正式传回日本。日本禅宗影响最大为两家:临济宗和曹洞宗。荣西大师就是临济宗的初祖,而临济宗最有名的僧人是一休宗纯,他后来被称为日本历史上的三大奇僧(“恶僧”道镜,“弘法大师”空海和“狂僧”一休宗纯)之一。禅宗主张弟子在禅师的指点下,明心见性,达到自我实现和开悟。日本文化的美学精髓:日式庭园、茶道、武术、日式冥想,都受禅宗的影响颇深。幽玄静心的禅宗为什么出了位狂僧?一休宗纯和卡通人物一休小和尚又是什么关系?
现在50岁以上的中国人,童年回忆中都有一部风靡大陆的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这部卡通竟长达296集,1975年10月15日~1982年6月28日在日本播出,首次创下日本长达8年的热播剧记录,80年代引进中国后,成为家喻户晓的动画片,伴随了70后、80后的成长。这部剧中的一休小和尚的原型就是一休宗纯。
真实的一休被日本人称为“破戒僧”。(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但是,《聪明的一休》中那个纯真可爱的童年小沙弥,只表现了一休“善”和“智”的一面,晚年的一休形象,从遗留的画像看,为什么是一个相貌古怪清奇、表情愤世嫉俗的老僧?其实那是真实的一休叛逆的另外一面。日本民间称真实的一休为“破戒僧”,他的故事在江户时期的民间流传最广。
《聪明的一休》神童小僧
《聪明的一休》中,一休小和尚的形象聪明可爱、勇敢善良。剧中的一休经常和权贵方幕府大将军斗智斗勇,为老百姓争取利益,深受人们喜爱。他盘腿冥想,两手的食指在圆圆的脑袋上画圈圈,然后双手结印沉思,随着敲木鱼的效果音,“叮”地一声,一个好主意就闪出来了。这个代表性的动作被中国小朋友效仿,清脆悦耳的童音主题曲“一休歌”是日文原版的,当时不知道多少孩子把日语改成拼音,死记硬背下来哼唱。
一休宗纯(1394年~1481年),他的母亲本是日本室町幕府时期,北朝第六代天皇“后小松天皇”的宠妃,却由于政治迫害,被赶出皇宫,在民家生下一子,取名为千菊丸,就是后来的一休。所以贵为皇子的一休从未过上公子王孙的奢侈生活,他生于乱世,在普通百姓之中长大。町幕府第四代将军足利义持(足利义满之子)独揽北朝朝纲,他忌惮皇室的血脉子嗣诞生在民间,便想方设法要施害。一休母亲为了保护孩子,将5岁的一休送进京都的安国寺修行,断绝尘缘,不涉入政治,意思是“你别来害我,我将来也不会为皇室争权”。就这样,一休从小做安国寺里著名高僧“像外集鉴”的侍童,11岁就听讲佛经。12岁时,被派往到壬生宝幢寺学习维摩经,兼学诗法。
一休绑虎(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一休非常聪明而又有智慧。为中国人熟知的动画片里的那个小一休,他那运用智慧和大将军周旋中大显身手的形象,是和真实的一休的童年相吻合的。日本人至今还津津乐道他“屏中虎”、“屏风(びょうぶ)の虎”的故事:有一次,足利将军欲除一休而后快,便设了一条毒计,派人请一休来到府邸,一休一眼看到玄关屏风画了一只竹林中的大老虎,正凝视着他。将军威严地发令道:“小和尚!老虎危害官府,你把老虎用绳子绑起来!”将军想,如果一休不明就里,慌乱拒绝,就是以下犯上,可以定他死罪。哪知,小一休不慌不忙,卷起袖子,绑扎好头巾,在屏风前手拿绳子摆好姿势说:“遵命将军!我都准备好啦,请您快把老虎赶出来呀!”大将军尴尬万分,羞愧地放弃了谋害计划。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