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亮和丽君夫妇(图片来源:网络)
【看中国2023年11月27日讯】其实我更担心的,是我们的认知,甚至配不上我们的苦难。
各位好,这两天,很多朋友在后台留言,让我聊聊亮亮和丽君这对“烂尾楼小夫妻”——根据betway体育手机网 消息,在郑州的买房梦破灭之火,他们已经决定离开这座城市,会老家去了。
我犹豫了很久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我不是学经济的,他们买的融创期房为什么会爆雷分析不出所以然,也不是学法律的,对他们讨要还款被打的事件也所悉不详。所以对这对小夫妻这两年内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他们全过程直播了他们从买房前的兴奋、买房中的期待、听闻爆雷后的忐忑、还要硬撑着给开发商加油、以及最终愤怒、被打,然后失望离开的剧情,我除了报以同情之外,实在输出不了什么多余的更有价值的情绪。
不过我看这两天,网络上在对这对小夫妻铺天盖地的同情之后,也掀起了另一波回潮——很多人现在反过来觉得,这对小夫妻其实不值得那样同情,因为“他们的认知配得上他们的苦难”。
1
这句话的意思,细分起来又有两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这对小夫妻投资、乃至过日子的方式,都实在是太冒险了。有人找到他们拍视频时的自述和主动晒出来的工资单,这个家庭一度70%的工资收入,都已经用于了房贷还款,而且在这张单据当中你也可以看到,每月5100的房贷还款中,真正用于偿还本金的连总款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每月房贷还款的大头,是用于偿还利息。这就意味着在这两口子收入不涨的情况下,他们的家庭财务状况将长期得不到改善,而这样的还房贷日子一还就要还三十年。有网友的评论说的也确实靠谱——只要一人失业,他们的收支平衡就会立刻崩溃,两人同时失业,则会直接凉凉。
然而在如此大的经济压力下,两口子还在房子都没交的情况下选择生了个孩子,进一步增加了自己家庭财务负担。所以有人据此认为,如果说爆雷的那家房企是在“高杠杆运营”,那么其实这对小夫妻的过日子方式也堪称“高杠杆”,而既然选择了高杠杆,就得承受高风险。高杠杆过日子的小夫妻碰上了高杠杆盖房子房产商,也算棋逢对手了。
这种观点,在我看来,其实多少有点站着说话不要疼。没做过统计,不知这样说的网友是不是大多已经迈入中产,不太了解中下层人尤其是中下层年轻人所处的困境。
我看了一下,这对小夫妻的年纪大约比我小上几岁但不多。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流行的一句口号叫做“爱拼才会赢”,彼时中国正在经历经济高速发展期,21世纪头十年,愿意贷款买房、买期房的很多人后来的生活状况都得到了明显改善,甚至凭此实现了富裕。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形成“买房上车要趁早”“期房果断下手”这样的买房心态其实并没有什么大错。何况这对小夫妻刚刚结婚不久,新婚燕尔,总是希望自己的日子能越过越好的。对未来的生活满怀希望,这也是他们应有的权利。很多网友说他们早期的视频里“眼神里有光”欣赏的也就是他们这种“努力就能赢”“爱拼才会赢”的生活希望。
所以从这个道理上讲,我们应该理解这对小夫妻的“高杠杆”,结婚之后想有个家,这天经地义,两情相悦想生个娃,这不说符合为国生育什么大计方阵吧,也是人生的正常诉求。所以我觉得这对小夫妻,他们不仅房子是刚需、他们的生娃、想吃块肉等大多诉求,都是刚需。
而高杠杆合不合理这事儿,其实是要考虑刚需不刚需的——当你有了一个亿,你像某许姓老板一样贪心不足蛇吞象,依然想靠高杠杆赚更多的钱,这当然活该。可是如果一个穷人,兜里只有一百块钱,很多刚需都无法保证,你说他不用高杠杆撬动自己的人生,他有什么别的选择呢?
严格意义上说,农民伯伯种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其实也算是一种“高杠杆”行为,因为天有不测风云风云,说不定哪天来个水旱洪涝,庄稼就全毁了。可你好意思指责农民“高杠杆”么?好意思说他们收成黄了“活该”么?你再没良心也不好意思,因为你知道他们种地只是为了养家糊口。
为了父母妻儿的生计,为了刚需,高杠杆并不可耻。
甚至严格意义上说,我们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在靠这样或那样的“高杠杆”的活着的——你如果是企业白领,你怎么知道你的公司不会经营不善呢?你自己做生意,你怎么知道明天你不会遭遇行业寒冬呢?甚至哪怕你银行里躺着几个亿,明天那家银行出问题怎么办?
在一个社会走向完善之前,每个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其人生或多或少都是一场高杠杆行为,我们都在河里,我们无权更无闲暇嘲笑这对小夫妻。
2
再说另一种观点。
有人说,他们不同情这对小夫妻,是因为他们的认知不行,这些“认知”包括,安倍遇刺的时候他们曾经在网上欢呼,澳洲大火的时候他们也在幸灾乐祸、疫情期间他们虽然已经成为了网红,却从来没有为同样遭遇不公的人发声……所以得出的结论,是他们不同情同样遭遇不幸、不公的人,那这样的人还值得同情么?“所有庆幸于自己为遭受苦难而保持沉默的人,在自己遭受苦难时也只配得上旁人的沉默。”
这样的观点,看起来似乎也很有说服力。我看了亮亮和丽君的视频也有一段时间了,说实话,我也并不怀疑,假如有一天,开发商或者当地政府出面兜底,给他们一个满意的赔偿方案,甚至直接帮他们圆了交房梦。他们会立刻删掉之前发牢骚、吐槽、埋怨的视频,说不定还会补发一条视频赞颂开发商的服务周到,号召大家都去买他家房子之类的。
的确,他们的发声其实为且只为他们自己,对超越自身之外的东西,他们是没有关心也没有坚持的,只要诉求被满足,让他们怎么说都行。
但我觉得因此就不同情他们的人,可能搞错了一个常识,这对小夫妻,虽然专升本读过大学,但却并不是也不想当知识分子或意见领袖。他们只是普通人,是升斗小民。普通人只关心自己利益,对高于自身的事务,诸如社会的公平正义、法治建设之类漠不关心,这虽非现代社会的应然,却是一种使然。一个社会中,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和心力为事不关己的事务鼓与呼的。连孟子都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一个自居为文化精英,或者公共言说者的人,如果还认为自己是“士”,那么在自己“有恒心”,呼吁社会的公正的同时,就应该理解“无恒产、无恒心”的民。
或者换用那句被说烂了的话,“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们现在不谈什么说话,就仅谈权利本身——小夫妻与开发商之间的签订的那份契约,可没提什么亮亮和丽君必须做好一个“大写的公民”,必须同情其他受害者并为他们鼓与呼之类的。没有。买房子就跟你去菜市场买菜一样,是一种不考量人“三观”的商业行为。只要购买者能交上首付、按时还贷,得房就是他们应有的权利。
我也与很多人一样,的确不同意小夫妻的很多观点,但我觉得我们应该捍卫他们的这项权利。
权利这个东西,不是每个人必须先做道德完人才能拥有的。
同情这种理念,也不是他人必须赞成你的每一个观点你才应该施给他的。
而为“士”、为知识分子,我们更应当谨记,我们所签订的心灵契约,就是肯在别人不认同我们、甚至厌恶我们、嘲笑我们的时候,当他们遭难,我们依然愿意对其施以同情,依然愿意为他们的权利鼓与呼。
以这对小夫妻没有“恒心”、不同情其他人为由,剥夺他们的被同情权,这对“士”、对公民而言,实在是过于冷血了。能说出这种话的人,自己也是个“放僻邪移”的“民”,他没有资格瞧不起这对小夫妻。
3
实际上,就我对亮亮和丽君的观感而言,我觉得他们之所以能在网上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原因其实恰恰在于他们足够“普通”——学生时代学习很普通,努力半天才考上了专升本。毕业之后工作也很普通,每月几千的薪水,单位一旦效益不好马上降薪。结婚之后梦想也很普通,就想买个还贷三十年的刚需房,生个孩子把希望寄托给下一代。
而这样一对普通的小夫妻,却遭遇了不普通的房地产爆雷,陷入了生活的困窘。这让同样普通的受众产生了一种焦虑,担心普通的自己有一天会不会也会遭遇同样的危机。
而所谓“他们的认知配得上他们的苦难”的说法,在我看来,其实无非一些受众缓解这份焦虑感的一道防火墙——这对小夫妻“高杠杆”的买了期房?那我少贷一点买现房就是了!这对小夫妻生了孩子经济状况更加窘迫?那我不生孩子甚至不结婚就是了!这对小夫妻三观有问题,甚至疑似“小粉红”?那我三观正一点、见识开阔一点就是了……
可是这些指责,就像指责走在大街上被骚扰的女性穿着暴露、学校里受欺负的孩子自己“欠打”一样,本质上是一种“受害者有罪论”,而受害者有罪论最大的危害,是割裂了公众这个群体,让一个社会事件本应对全社会带来的刺痛感被截断和麻醉了。所有人最终得到的结论,从改善机制,变为了自己活的精明一些、小心一些、甚至更自利一些。同情和反思在这种氛围中消弭,所剩的唯有精致的利己主义。
所以我反对“他们的认知配得上他们的苦难”这种说法,我觉得更应该担忧的,是我们的认知连我们的苦难都配不上——当然,这句话化用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言,陀翁在蹉跎一辈子之后,说“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经历的苦难”,我想一个人,一个社会,没经历过一场苦难、一起悲剧,就应当有所反思、有所改进,方能以励前行。所以苦难、错误与悲剧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丧失了应有的同情,变的麻木,把每个个体的悲剧,真的只归咎于个体。
不要这样。
愿我们的认知能配得上我们的苦难。
如陀翁所言,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很难得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