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规划中期报告。(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23年12月28日讯】(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国家发改委12月27日发布“十四五”规划中期报告,阐述相对应的经济指标,并提及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表示致力于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复苏。
中国“十四五”规划中期报告发布
中国国家发改委网站12月27日发布的新闻稿显示,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十四五”规划中期报告。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或十四五)是中国从2021年至2025年的国家规划,也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郑栅洁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跨过12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台阶,人均GDP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郑栅洁介绍,纲要提出的20项主要指标中,4项指标滞后预期,分别是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郑栅洁强调,将“优先恢复和扩大消费,稳定大宗消费,促进服务消费”。
报告显示,还将加快旨在扩大国家中等收入阶层的改革。
近几个月来,北京当局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以支撑疫情后因房地产低迷、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全球增长放缓而疲软的经济复苏。
郑栅洁说,中国将深化市场改革和制度性开放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将“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十四五”规划中期报告还显示,需要加强高科技发展,以克服一些国家对技术出口的封锁。“一些国家对我技术封锁局面难以改变,必须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避免技术和产业被锁定在中低端。”
内需是经济增长的出路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日前发表文章“上山容易下山难?从需求侧看经济”,快速被从新浪微博热搜撤下,其中提到“中国月收入2000元以下人口约9.64亿”,或引发了当局舆论审查。
中国前总理李克强在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曾说,中国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当时引起热议。2020年6月3日,财新网上出现一篇评论文章,指中国月收入2000元以下有9.64亿人,月收入5000以上7200万人。文章作者是万海远和孟凡强,就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该篇文章在财新网上已被删除。
李迅雷的文章写道,大家都熟知“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古话。如果遇到陡峭的山坡、湿滑的道路,下山就更难了。在经济术语中,经济周期的下行阶段有硬着陆和软着落之分,上行阶段倒没有对应的名词,看来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更能体现上山容易下山难的特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把“有效需求不足”放在所有可能面临困难的第一位。政策上一直有3%的控通胀目标,却没有防通缩目标。
文章认为,因此,扩内需的最有效手段是扩消费,而不是扩投资,因为后者可能又会形成新的产能。2009年至今扩内需的主要方式是拉动投资,从而使得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难以缩小,遇到出口增速下行时,问题更加突出。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首先体现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上,中国占比为43%左右,而全球平均水平为60%左右;其次体现在作为消费主体的中低收入群体在全社会收入和财富中的占比偏低上,而且已经出现固化现象。
中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两度提出的“预期转弱”的体现。如结婚数据在2014年开始逐年下降,2019年跌破1000万对大关,2021年跌破800万对大关,2022年同比下降约10.5%。这意味着今后出生人口数量下降将是长期趋势。中国总和生育率远低于2.1,有“中国生育率全球第二低”的说法。
文章提出,要让预期提高,需要增加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付出真金白银,仅靠“家电下乡”等促销手段是不够的。因此,中国经济转型应该更多从需求侧入手,扩大消费、提升购房的有效需求。从过去两年的房地产政策看,大部分都是从供给侧入手,如保交楼、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为房企提供流动性支持等,这些政策将有利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回升,但同时进一步扩大了住房供给。如果对房地产的潜在需求(如改善性购房、3亿新市民购房等)不能转换为有效需求,那么,供大于求的格局难以改变,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态势还将长期存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面临的困难主要有“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这些困难中的核心困难是有效需求不足。如果通过扩大财政在民生领域的支出,推进财税改革等使得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且快于GDP增速,同时收入分配结构又能改善,那么,产能过剩问题、外部环境问题、预期偏弱问题等都将迎刃而解。
经济和金融风险不断增多
“十四五”规划中期报告提及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从官方表述和一些信息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和金融风险不断增多。
在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风险。
并且习近平提到“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
一位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习近平领导的中国官员们,正准备集中精力化解金融风险,包括中国的房地产危机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不断攀升的问题。
海外智库“天钧政经”的研究员任重道指出,中国金融风险不断增大,资金不断逃出中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除了外资出逃,中国国内的资金也源源不断的流向海外。回顾官方数据,可以发现在2014-2016年、2020年-2022年,这两个时段都出现资金大规模外逃,每次都超过2万亿美元。以至于习近平不断发声,要求各部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翻查中共党媒报道习近平历年“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可以发现,习近平从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慢慢的转变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习近平去年10月在作中共二十大报告时表示,要准备经受重大考验,“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任重道认为,金融系统安全性堪忧,以至于习近平的言语和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