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折射出粮食危机。(图片来源:Adobe Stock)
【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2024年5月24日讯】(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粮食危机已经步步逼近,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将于6月1日开始实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前提出新词汇--“大食物观”,然而,经济、土壤、耕地面积等等都是挑战。
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法》6月1日开始实施
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称,“粮食安全有了专门保障法”--《粮食安全保障法》6月1日开始实施。
《粮食安全保障法》共11章74条,包括总则、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粮食储备、粮食流通、粮食加工、粮食应急、粮食节约、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
报道称,“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对于坚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面临多重挑战
中国农业农村部日前预测,迄2033年的10年间,其玉米进口量将下降75%至680万吨,小麦进口量将下降60%至485万吨,大豆进口量将下降21%至7,870万吨。大豆是中国去年农产品进口总额2,340亿美元中的最大宗商品。
这些目标与过去十年中国谷物和油籽进口量激增87%的趋势相逆。
据路透社5月23日报道,上海农业咨询公司Sitonia Consulting的联合创始人达林·弗里德里希斯(Darin Friedrichs)表示:“预测10年后这个国家(中国)进口量将比今日大幅下降,这似乎有问题。”
五位分析师和行业高管表示,中国将难以实现其目标,主要是由于缺乏土地和水资源。中国土地和水资源有限,将必须要通过利用包括转基因作物在内的技术大幅提高农业生产力,并扩大种植面积,才有可能满足北京的10年预测。
美国农业部(USDA)与北京的预测形成鲜明对比,该部预估中国迄2033至2034年的玉米进口量大致与当前水平持平,小麦进口量将下降20%。两者最大的分歧在于,美国农业部预计中国大豆进口量将增长39%。
美国农业部也预计,中国的动物饲料(大豆和玉米的主要用途)需求增长将超过国内玉米产量增长,并刺激高粱和大麦的进口增加。
北京当局通过扩大未开垦土地的种植面积、并鼓励农民从经济作物转向主食作物之后,去年的玉米、大豆、土豆和油籽产量都增加。
然而,尽管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去年玉米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2.8884亿吨,进口量仍飙升至接近创纪录的2710万吨,主要受到贸易商更青睐质量更高、价格更便宜的海外玉米所推动。
据中国官媒报道,由于耕地不足、生产规模小、农民和农业技术缺乏,农产品产量增长遇到瓶颈。
世界银行2021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巴西的三分之一、美国的六分之一。
在中国,土壤退化和污染使耕地面积几乎没有扩张的空间。
北京当局频繁地呼吁保护其肥沃的土地,并计划于2025年完成为期四年的土壤调查。上一次调查于2014年进行,发现其40%的耕地因过度使用化学品农药和重金属污染而退化。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中国投入了上千万元用于研究在内蒙古和新疆的沙漠地区种植水稻等耗水作物。通过将沙子变成土壤并培育耐盐作物,其目的是开发更多农田,行业高管表示,这一战略将需要时间以及在化肥、灌溉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大量投资。
其中一个障碍是中国是以小型农场为主,这些农场主年纪较大,他们可能买不起或无法操作无人机喷雾器等机械、高产种子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
中国农场平均面积为0.65公顷,而美国为187公顷,德国为60公顷。
近些年,中国正在慢慢采用转基因作物,官方今年批准种植高产抗虫的玉米和大豆品种,以及基因编辑的抗病小麦,希望加速产量增长。中国大豆产量为每公顷1.99吨,低于巴西和美国的3.38吨和3.4吨。
但分析人士表示,北京当局削减大豆进口量的目标不切实际。美国罗格斯大学农业教授卡尔・普雷(Carl Pray)表示,中国最多可以将对大豆进口的依赖度从目前的80%以上降至70%。
中国几乎所有的大豆都是用于生产豆腐的高蛋白品种,要想替代进口,就需要迅速扩大高油含量的食用油品种的产量,他表示,即使经过研究,这也很难,“没有足够的土地生产足够的大豆来替代巴西和美国的进口”。
习近平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 折射出粮食危机
中共党报《人民日报》上个月以头版报道,习近平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习近平今年4月在广东考察时称,“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什么是大食物观?按照习近平的说法是:“要树立大食物观....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而且,习近平几十年前就有这样的想法?习近平称,“我在福建工作时,在山区干过,也在沿海干过。当时我就提出大食物观,肉、蛋、禽、奶、鱼、果、菌、茶……这些都是粮食啊。”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
旅美时事评论人士横河向自由亚洲电台分析并指出,习近平提出的“大食物观”无异于废话,且无实际意义:“这个就是说,好像一定要他来指挥,来解决粮食安全和粮食多样化,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但是从中共建政以来到现在的历史,之所以能够满足人民的生活其实是(市场)自由化的结果,所有的计划(经济)其实都是失败的。”
横河指出,“他(习近平)想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来完成只有市场经济才能解决的问题”,横河认为,习近平的所谓“大食物观”难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横河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一是靠市场经济,二是要实现土地私有化。但目前,中国的土地所有权依然属于国家,民众只有使用权,私有化问题并未根本得到解决。近年来,各地方政府更依靠土地财政兼并大量土地来开发房地产,导致很多土地被抛荒。中国的城市化建设也是导致耕地减少的一个主因,从而威胁到粮食安全。“粮食安全问题肯定是有的,就是因为可耕地减少得非常快。”
海外智库“天钧政经”的研究员任重道撰文《中共中央一号文件 道不尽的三农问题》指出,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基本延续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定调。例如,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的底线,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等等。
据中国农业农村部1月23日发布的信息:“2023年粮食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大豆面积1.57亿亩,连续两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产量416.8亿斤、创历史新高。”
任重道指出,照理来说,2023年粮食再获丰收,粮食供给应该无虞。但是,中国粮食进口规模依然很大。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中国进口粮食1.6亿吨,同比增长11.7%。并且,中国进口农产品花费金额居世界第一位。
并且,多年来中国的土地已经严重污染,粮食主产区土地质量、主粮作物产量也在不断接近极限。中国华北、东北等粮食主产区,土地长期超负荷利用,继续增产困难。而大宗农作物的利用和开发,不论是育种还是栽培技术,都已经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实际上,粮食危机不断逼近。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