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赵干〈江行初雪图〉的一行题记:江行初雪画院学生赵干状,被认为是李煜的真迹。(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李煜(937~978年),字重光,号钟隐、钟峰隠者、莲峰居士、白莲居士等。南唐末代君主,南唐灭亡后为北宋所俘,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精书法、绘画,通音律,诗文造诣极深,尤善填词,有“千古词帝”美名。
李煜宽厚仁孝 惜治国无方 亡于北宋
李煜原名李从嘉,“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广颡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南唐元宗(中主)李璟第六子,因李璟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亡,故长子李弘冀被立为皇太子时,李煜即为第二子。长兄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李煜惶恐不安,为避祸,终日钻研于典籍之中,以读书为乐,不问政事。
太子李弘冀病逝后,李璟欲将李煜立为太子。钟谟建言“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认为李从嘉少德懦弱,笃信佛教,不宜接任太子位,请立纪国公李从善为太子。李璟大怒,将钟谟贬谪流放。封李煜为吴王,入住东宫,奉命监国。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去世,李煜继位,仍尊宋为正统,奉献岁贡。
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灭掉南汉。李煜为了表示不敢与宋对抗,去“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后又贬损仪制,去金陵台殿鸱吻,降诸王为公爵。李煜虔诚信佛,好生戒杀,即位以来广建寺院、普度僧尼。然治国无方,经济恶化,民怨四起。开宝七年(974年),宋军大举南征,次年李煜兵败投降,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
宋太祖逝世后,宋太宗赵光义继位,改封李煜为陇西郡公。他在亡国的悲痛中经常“以泪珠洗面”,遂寄情于诗词抒发郁闷痛苦的心情,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作。
徐铉奉宋太宗令探视李煜,李煜叹息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啊!”徐铉告之宋太宗,太宗闻言大怒,据说因此毒杀李煜。也有一说是因为李煜〈虞美人〉中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词句,为宋太宗所不能容忍而惹来杀机。江南民众听闻李煜死讯,“皆巷哭、为斋”。
诗书画兼精 书法气势恢弘 古朴遒劲
李煜虽为亡国之君,但性格善良又崇尚佛法,在中国文化艺术史谱写出璀璨辉煌的篇章。(图片来源:三才图会)
李煜虽为亡国之君,但性格善良又崇尚佛法。在宋太祖一统天下的大势中虽无法扭转国家的命运,却在中国文化艺术史谱写出璀璨辉煌的篇章。
李煜诗书画兼精,他的书法气势恢弘。学书从欧阳询、柳公权入手,又学颜真卿、褚遂良、陆彦远等人,再上溯魏晋时期钟繇、卫夫人、王羲之等大书法家,尤宗卫夫人。李煜博览众长,融会贯通。在王羲之、王献之“二王”父子执笔法——“拔镫法”撅、押、钩、格、抵五字的基础上,增加导、送二字,使字体更显瘦硬潇洒。
北宋文学家陶谷于《清异录》中评曰:“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
李煜以抖动手腕的方式,创出一种线条虬曲而颤动,遒劲如寒松霜竹,“大字如截竹木,小字如聚铁钉”的独特笔法“金错刀”。落笔瘦硬,神采飞扬;古朴遒劲,男子气概十足,后人称之为“倔强丈夫”。兴之所至,李煜往往以卷帛蘸墨,在铺开的大纸上酣畅书写,世人谓之“撮襟书”。所书大字矫如游龙,翩若惊鸿,风行一时。
李煜也是一位颇具造诣的书法理论家,代表作为〈书述〉、〈书评〉二篇文章,见解精妙。〈书述〉中详细解说了自己领悟的拔镫法,并提出“字如其人”的理论,壮年之人,书法亦壮,气势刚劲;老年之时,书法亦老,毫素相适,但不见风骨。〈书评〉则对前代书法名家们逐一评价,认为他们各有所长,亦有不足之处。
李煜精于鉴赏,大量收藏了钟繇、王羲之的书法真迹。曾令翰林学士徐铉将宫廷所珍藏的历代书法名家真迹汇集刊刻、摹勒精拓为法帖之祖《升元帖》,是复制和保存古代书法的创举,可惜现今已经失传。北宋军队攻破金陵城之际,李煜令宫人将其付出大量心血的所有收藏放一把火烧掉,全部珍品付之一炬,令人扼腕。
在宋徽宗宣和年间,官方编撰的宫廷所藏书法名家法帖的著作《宣和书谱》中,仍可见当时收录的李煜行书墨帖24种。奈何战乱频仍,政权更迭,李煜书法真迹几乎无存。现今流传于世的数件墨迹、刻帖,是否为真迹,仍有诸多争议。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