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燈節與漢武大帝有著什麼樣的淵源?(組圖)

「元宵節」為新舊年的交接畫下句點

作者:穆臻 編輯整理 發表:2024-02-21 09:3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漢武帝
漢武帝是清聖祖以前在位最長的中國皇帝,也是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圖片來源:手繪插畫Winnie Wang)

中國古代傳統農業時代,天時是四季分明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將農民的日常生活規劃的清清楚楚。每逢年尾,時逢冬季,天寒地凍,草木凋零,農民無事可做,自然就形成一段很休閒的時期。

趁著這段農閒時節,老百姓自然是要快樂的慶祝一番,慰勞自己一年的辛勞,久而久之,約定成俗,就成為俗稱的「過年」。黃曆臘月二十三「送灶神」被視為過年的開端,到了臘月三十,也就是黃曆一年的最後一天,稱為除夕夜,全家要團圓在一起吃一年中的最後一頓飯,還要守夜到午夜12點以後,迎接新一年的開始。

全民一路閒樂到正月十五日,「一年明月打頭圓」,這一天是新的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年之中最具歡喜的慶典,稱為元宵節。元宵節一過,中國新年才算是正式結束。

元宵節
「一年明月打頭圓」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過幾天就是元宵節了,關於它的起源有很多說法,有說是源於燎祭、庭燎;有說是源於漢武帝正月祭祀「太一」之神;有說與佛教有關,總之是眾說紛紜。

所謂的燎祭、庭燎,就是焚燒柴木祭天。《說文》云:「燎,柴祭天也」;《爾雅‧釋天》云:「祭天曰燔柴」。燎祭在殷商時期已很普遍,每當祭祀、邦國朝覲,或有大事商議時,天子就會在大庭中燃起大燭,照眾為明。

《詩經‧小雅‧庭燎》描述了這一景象:「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鸞聲噦噦。夜如何其?夜鄉晨,庭燎有輝。君子至止,言觀其旂。」

夜色如何了?還未過半,庭中火炬發出明亮的光。公侯們趕來了,馬車上的鸞鈴鏘鏘在響。夜色如何了?還沒有過完,庭燎燒的正旺。公侯們快要到了,鸞鈴柔和、規律地在響。夜色如何了?天快亮了,庭燎閃著光輝,公侯們到了,看見各色各樣的旌旗在飄揚。
先秦時期的庭燎樸實肅穆,衍變到西晉就顯得熱鬧一些,傅玄的〈庭燎〉詩寫道,「元正始朝享,萬國執珪璋。枝燈若火樹,庭燎繼天光。」描述當時國都在元旦的朝貢慶典裡,宮燈如火樹般閃耀,庭燎徹夜燃燒直到天明。最晚是到了隋朝,京城與各州普遍在正月十五有「燎炬照地」的作法,夜裡還有許多慶祝活動。因此有這麼一說,元宵燈節可能是先秦庭燎的延續。

元宵節
清畫院畫十二月月令圖一月,此圖描繪農曆正月十五元宵佳節賞花觀燈活動。亭臺樓閣處處張燈結彩,戶外施放煙火,圖中人物集聚品評各色燈具,觀賞滿園盛開梅花。(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也有學者認為元宵燈節開始於漢武帝正月祭祀太一之神。司馬遷《史記‧樂書》曰:「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常有流星經於祠壇上。」指出漢朝在正月上辛日於甘泉寺祭祀太一神,從黃昏開始,通宵達旦,以盛大的燈火祭祀到天明。

唐代徐堅《初學記》寫道:「《史記‧樂書》曰漢家祀太一,以昏時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十五日),夜游觀燈,是其遺事。」宋代朱弁《取洧舊聞》寫道:「上元張燈,按唐名儒,沿襲漢武帝祠太一自昏至明故事。」指出元宵燈節是漢武帝祀太一神而流傳下來的事跡。

再有一種說法,元宵張燈可能是從隋煬帝在位時開始的,出自於禮佛的關係。隋煬帝的父母親都是佛教徒,受雙親影響,長大後亦大力推展佛教。據傳隋煬帝曾親賦〈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燈夜升南樓詩〉,詩曰:「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燈樹千光照,花燄七枝開。月影凝流水,春風含夜梅。旛動黃金地,鐘發琉璃臺。」詩中描述了正月十五張燈結彩的盛況,其中「法輪」、「梵聲」皆為佛教用語,而「燈」常被比喻為佛法,燃燈照亮黑夜,如同佛法照破人心的癡暗。當這些與「正月十五」結合在一起時,佛教影響也就成為元宵燈節的起源之一。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