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21世紀第一次經濟蕭條真的來了嗎?

 2001-09-08 08: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歡迎進入網易實時個性化股票系統


  最近的美國《新聞週刊》登載了一幅漫畫,格林斯潘手拿救生圈,站在標有「泰坦尼克經濟」的一艘正在下沉的巨輪上,愁眉苦臉地說:「好消息是,我們下沉的速度在放慢。」8月21日,美聯儲把聯邦基金利率和貼現率分別調降為3.5%和3%,希望通過年內第七次降息來刺激經濟的發展,避免衰退。但是,環顧全球,從墨西哥到巴西,從臺灣到日本,經濟衰退似乎已經不可抑止,上半年全球工業生產下降了6%。恐怕以後幾個月的情況會更糟:預測顯示,世界經濟將會出現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的首次大衰退。21世紀的第一次經濟蕭條真的要到來了嗎?

  給美國經濟拴上降落傘

  稍微能讓人神經鬆弛一些的消息是:美國會議委員會19日的報告稱,美國的先行經濟指數(leading economic indicators)已連續第四個月回升,房市投資熱度不減。這似乎表明美國經濟今後幾個月將會逐漸走出谷底,但還沒有任何信號出現能讓人指望美國經濟能像年初一些經濟學家預測的那樣馬上作「V」字型觸底反彈。6月份高新技術產品的新訂單額銳減了32%,這是公司利潤下降和生產過剩的信號。每月公布的美國經濟「米皮書」也顯示,製造業的滑坡如今已經擴散到其他經濟領域。

  從1999年6月到去年5月,美聯儲為了防止「負的財富效應」的出現,連續7次提息,給格林斯潘自認為「前途不可限量」的信息經濟「潑涼水」,聯邦利率上升了1.75個百分點,達到6%。這一政策的後果是在擠壓了信息技術泡沫的同時把美國經濟這艘「泰坦尼克號」巨輪拖上了下滑的軌道。裁員風潮滾滾而來,收益預警接連不斷,道-瓊斯指數連續下跌近400點,納斯達克指數屢次跌破2000點大關,今年頭兩個季度的GDP增長率分別為1.3%和0.7%,而後一個數字經過修正很可能變為零或負數,成為8年來的最低水平,去年的GDP增長率是4.1%。美國經濟的疲軟狀態正像一隻冬眠的老熊,怎麼拍也拍不醒。而今年以來的連續7次降息作用也不明顯。經濟學家們無不驚呼:快給下降的美國拴上一隻降落傘吧。

  不少評論人士認為美國經濟仍然可以避免衰退,因為至少消費支出並沒有減少。但是不要忘掉,1982年美國經濟面臨戰後最嚴重的衰退時,當時的消費還在持續地增長,問題出在投資和出口。

  還有「諾亞方舟」嗎?

  當今的世界經濟是一個相互聯繫極為密切的整體,各國經濟越發的「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大家都是拴在一條繩上的螞蚱,「寰球同此涼熱」。美國推倒了第一張骨牌,接下來的形勢不言自明。今年年初,歐洲中央銀行還在自詡歐洲獨立於美國的經濟衰退之外。現在,德國已經出現了對內需不旺、出口下降的指責,第二季度的GDP增長也趨於停滯,政府和國民頭上都籠罩著一層經濟衰退的陰影。義大利的情況也越發糟糕。只有法國和西班牙還勉強過得去,整個歐洲的經濟增長率接近於零。先前的樂觀預測無不重新調整,出現帶動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引擎的希望變得愈加渺茫。

  日本的小泉政府自上臺之後總是逆時勢而動,聲稱要以不惜犧牲經濟發展為代價推動經濟改革。最近鼓勵消費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家電的銷量,但第二季度經濟的增長還是同比下降了6%。上週公布的經修改的消費物價指數進一步證實了經濟的低迷,個人電腦、行動電話等高科技產品的價格大幅跳水,實際負債的增加扼制了居民的消費支出。估計下半年經濟仍將繼續萎縮,日本銀行已經宣布在提高央行的儲備金、減少風險的同時購買更多的政府債券以擴大貨幣供給、刺激經濟。

  美、歐、日這三大世界經濟旗艦的減速或拋錨像旋風一樣席捲了世界經濟的其他組成部分。東亞的情況可以用「駭人聽聞」這個詞來形容:上半年新加坡的經濟萎縮達到了11%,臺灣則超過了6%,韓國經濟也急速放緩,馬來西亞和泰國嚴重地接近衰退。J.P.摩根認為,除中國之外的東亞新興經濟在第二季度陷入了萎縮,而且預計下個季度也沒有好轉的跡象。

  東亞的問題出在對出口(尤其是對美國出口)的過度依賴。當初美國信息產業的投資熱潮使東亞經濟從金融危機中快速復甦,後來隨著美國擠壓信息技術產業泡沫,東亞經濟也被拖下了水。今年1-7月以來,臺灣出口減少了28%,亞洲同樣面臨著巨大的生產過剩和投資銳減的風險。先前翻雲覆雨的「小龍」、「小虎」們今天變成了「臥虎」和「藏龍」,它們多少對這種局面的形成負有一定責任,結構改革(如清理銀行呆賬和清償公司債務)的不徹底導致了內需不旺,使得經濟更加依賴於出口的增長。韓國出口額佔GDP的比重從1996年的30%飈升至去年的45%,泰國也從39%一躍為66%。亞洲經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脆弱並易於受到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

  拉美的情況更不容樂觀,阿根廷再次為國民擠提、債務負擔而哭泣,墨西哥已經開始衰退,巴西也以第二季度4%的經濟下降緊步其後塵。美元的堅挺和比索對美元的緊盯使阿根廷經濟競爭力逐年下降,並導致外債利率上揚從而使其不堪重負;巴西則是被其鄰居的金融問題所傳染;墨西哥的難題是對美出口在GDP中佔的比例太大(25%)。

  少數真正獨立於世界經濟衰退之外的國家包括中國和印度,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8月25日還是把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調整為7.5%(原來的預測是8%),印度為5%。由於兩國的經濟規模有限,在世界經濟2/3強的部分都衰退的情況下,它們的增長不過是陰霾中的一道亮閃,還不足以起到「撥開雲霧見青天」的作用。

  本次經濟衰退的一個明顯特徵是,它比1975、1982和1991年的影響面在廣度和深度上都要大得多。前幾次衰退時全球經濟增長還保持在1.2%和1.9%之間,有很多地區沒有受到其影響。1975年的石油危機將富國推向衰退,但拉美和亞洲保持了相對強勁的增長。1990-91年美國發生衰退,但日本、德國和大多數新興經濟國家也並未受其影響。去年世界經濟的增長達到4.8%,為1984年以來的最高點。當時多數經濟學家都對今年抱有樂觀的估計,甚至預測美國經濟將硬著陸的人也沒有想到世界經濟這條巨船也會被它拖下水。可到了今年,經濟增長預測不得不做出大幅修改。砍倒世界經濟的「四板斧」

  最狠的一斧是信息技術經濟從勃興到萎縮。去年美國的IT業熱潮導致投資過熱,一時間dot-com公司鋪天蓋地地催生出來,吸入了大量投資。美聯儲出於穩健經濟的考慮升息擠水,納斯達克應聲而跌,今年3月就縮水60%。「新經濟」扭曲了全球技術部門和整個美國經濟的平衡,對未來收益過度樂觀的預測導致了過度投資,由此便形成了「樂觀預測--過度投資--形成泡沫--擠壓泡沫--經濟衰退」的循環。網路經濟的大喜大悲也驗證了坊間流傳的一句名言:「發燒就意味著犧牲。」

  第二斧是全球股市的暴跌。股市縮水削弱了家庭財富,可支配收入的降低導致消費需求不足。2000年初到現在,股價平均下跌28%,意味著全球財富減少了10萬億美元。歐洲和亞洲的股市似乎還不如美國,持幣觀望者增多,嚴重地影響了商業信心和投資計畫。IMF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歐洲非技術股的價格對消費者支出和投資的影響甚小,而每一美元技術股的價格變化卻對投資和消費的影響甚巨。這或許可以解釋美國技術股泡沫的破滅為何會引發其他地區的經濟地震。

  第三斧是能源價格的上漲。它造成了能源消費國的實際收入減少,公司利潤下降。雖然如今發達國家GDP中每美元的石油消費量比上世紀70年代下降了一半,但高漲的石油價格還是具有較大的殺傷力。

  最後一斧是美國經濟衰退的傳遞性加強。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加速了經濟振興和經濟衰退的傳遞速度,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過去幾年,世界經濟一直以美國經濟的增長馬首是瞻。摩根.斯坦利銀行的史蒂芬(Stephen Roach)認為,在過去的5年中,美國通過直接或間接地從其他國家進口產品和服務,在世界GDP增長中的貢獻超過2/5。因此,美國經濟強勁時世界經濟繁榮,美國經濟衰退時全球經濟動盪,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回歸還是墮落

  對美國和世界經濟走勢的預測不乏三種:「V」型反彈、「L」型停滯和「U」型復甦。目前,大多數經濟學家的預測已經基本排除了第一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支持「U」型復甦觀點的人持有如下理由: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即將發揮作用,貨幣供給的大量增加將刺激經濟、擴大投資,帶動美國及世界經濟的復甦;另外,石油產量的提高和油價的回落也抑制了通貨膨脹,增加了居民真實收入和公司利潤。樂觀的預測是美國經濟將從明年開始緩慢反彈。

  認為經濟將在較長時期內呈「L」型停滯不前的悲觀論者也有他們的理由:失業率的上升將進一步削弱購買力;美元如果放棄堅挺目標將導致人們的信心下降;貨幣政策通常具有6-9個月的遲滯效應,而且其是否能發揮作用不得而知。

  總的說來,這次的經濟衰退在本質上與以往的週期性經濟危機是不同的。通常的經濟危機是由於為對付需求過剩而採取高利率造成的通貨膨脹引起的,而這次的衰退則是由「投資過度--矯枉過正」的經濟循環造成的。以投資為主導因素的循環鏈條上,貨幣政策的利率調節又能起多大作用呢?

  當然,衰退和不景氣並不意味著大熊市和大蕭條必然到來,但世界經濟持續衰退的風險確實很大。最好的結果就是美國經濟今年能走出衰退的陰影,再加上其他國家的共同努力,世界經濟才有可能出現轉機,但短期之內想恢復昔日的風光恐怕不是一件易事。至關重要的還是美國經濟能否否極泰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