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向龍徐柳三位部長請教幾個WTO方面的問題

 2001-11-16 07:0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本文涉及三個副部長

一個是入世談判中的首席代表龍永圖部長。

一個是前冶金工業部副部長,現寶鋼集團董事長徐??(出現在早上的《東方之子》中,他談了一些對入世的基本判斷和入世後寶鋼集團的形勢和任務。我沒看見字幕,不知道他的名字,連姓是否正確也不知道,抱歉)

一個是聯想集團的柳傳志主席,柳以前是聯想集團掌舵和決策的,現在具體做什麼我不清楚,但是一定不是做具體工作的,應該是負責總體、結構、宏觀的角色,我對IT界人士知識還可以,聯想從一個做漢卡的小企業發展到現在這樣全球也很有名氣的企業,柳總功不可沒,因此,我以為柳總雖不是部長,也不是前部長,但是能力還是部長級的。

三位部長級人物都有我所喜歡的坦率性格,思維敏捷,比較宏觀,如果我在生活中碰到這一類人,我應該很佩服他們。事實上我也認為龍部長、柳主席確實是厲害的角色(徐董事長我瞭解不多,但是電視上看起來也很厲害。海爾集團張瑞敏也是厲害的角色,但是我沒看見他對WTO的看法,就不多涉及了)。

今天我所以要提到三位部長級人物,一則是佩服他們的個人,更主要的是他們對於入世都持積極的態度。他們對WTO的觀點相當於辯論賽中正方的觀點,而我呢,想必連作為反方得資格也沒有,我只能不顧慚愧向三位請教一些問題。我曾經把國家的問題排了一個順序,我以為最重要的問題是比如如何解決結構性的腐敗問題。然後就是入世問題,因為這個問題事關整體的經濟結構,影響廣泛深入(這決定經濟的變化)。再後是如何把國家建設成法治、文明、自由、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問題(這是目標,但是需要長期持久的努力,很重要、很基本,但並不迫切,迫切地解決反容易出問題,所以排在第三)。最後是大國關係(中國不是外向型經濟的大國,勢力和利益沒達到遍佈世界的程度,因為外交的作用小於內政,這一點與美國不同)。最後之後是就業問題、教育問題、臺灣問題、環保問題等等等等的問題。奧運會、足球之類都在等等等等裡面。把入世問題排在第二位是我的次序,未必正確,只說明我認為入世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在請教之前我先表明自己的觀點,首先我不認為入世必然是壞事。主要發達國家都入世了,如果我們是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工業資金強國,那麼入世絕對是一件好事,如是不過是加入一個有規則的國際市場,然後按照規則去競爭。而力量強的一方顯然是不怕競爭的,他們喜歡競爭,競爭可以佔領市場、戰勝對手、贏得利益嘛。二戰初的德國日本害怕戰爭嗎?不怕。同時,WTO中有一百多個國家在遊戲,其中比我們弱的不少,他們都活著,中國顯然不是其中最弱小的國家,為什麼怕呢?如果我們的企業搞的很好,我們不照樣可以成為強者,從而打出去佔領國際市場嗎?事實上我以前也有個貼《入關是個過程》有條件地支持入關,其理由是「置於死地後生」、「打破低效率低質量的的國家壟斷」「在較量中生存和成長」「八年抗戰也是一個反轉的過程,戰爭尚且不怕,經濟戰又有什麼可怕的?」但是在支持的同時我附加了一些條件,這就是「必須像準備戰爭那樣準備」,「必須防止國內某些官僚主義與國外資本主義結合,出現出賣國家利益的情況」「必須注意規則的公平性」。前幾天我們終於入世了,媒體上在慶祝,很多人憂慮,也有不少人說入世的好處。

龍部長說「要理解WTO的規則」,龍部長在接受談話的時候還說「服務業要筑好巢來吸引人才」而好巢「能產生大量的中高收入人群」,在這裡我有幾個問題要問:如果服務業比如航空保險電信銀行的收入比較高,那麼其他行業的人才是不是要減少?高收入產業的服務業在服務業裡面佔的比重如何?競爭不會導致高收入產業的服務業超額利潤下降從而導致高收入不高嗎?筑好巢的資本哪裡來?是不是交給國家的稅收要減少?或者國家給資本支持?能保證我們筑的巢比外來資本更好嗎?人才不去美國就不存在在國內為美國企業賺取利潤的情況嗎?國外的資本更加雄厚,如何避免我們的人才更對地傾向於外國企業呢?如果人才更多地為更高收入的外企服務那麼國內的航空保險電信銀行企業將面臨什麼競爭呢?而且規則本身公平嗎?假設是公平的,那麼機會平等嗎?我認為如果是同一行業的企業,外來資本如果有50億,國內企業有5億,這時兩者的機會更大呢?人才更核能選擇什麼企業呢?如果外國資本要收購弱勢的國內企業怎麼辦呢?會不會出現經濟受控的問題?

徐董事長說「入關對於寶鋼的影響不是很大」「我們收購了本地的鋼鐵企業」「我們企業現在有十幾萬人」「WTO的兩點最重要,一個是規則,一個是競爭」「規則既限制市場也規範政府行為」,柳主席說「不要在家裡窮橫」。首先我認為,入世對於寶鋼、聯想、海爾確實不是壞事,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已經很強大,他們是強者,他們對於國外的企業並不弱,而強者是喜歡競爭的,只有競爭才能實現優勝劣汰,而強者或不弱者很可能成為競賽中的勝利者和獲利者,為什麼資本主義強國都在WTO裡呢?因為他們可以成多地把握規則,另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很強,只要有力量還怕角力嗎?當然不怕啦。但是寶鋼、聯想、海爾這樣有資格進行國際比賽的企業中國有多少呢?按多說100個,他們能容納多少勞動力呢?每個企業按20萬算,2000萬人,在放大10倍20000萬,怎麼還是很少啊,我記得中國好像是140000萬人。如果中國只有3億人該有多好啊,但是不是啊。其他120000萬或者100000萬怎麼辦呢?他們不在一流企業裡工作啊。徐董事長說「我們是多萬人,效率有問題,要精簡道四五萬」,那麼這精簡下來的一半多怎麼辦呢?安排到銀行航空保險電信企業裡去?銀行航空保險電信企業不精簡嗎?據我所知辦企業的原則是利潤最大化。那麼自然地,在工人多餘、效率不高的情況下就會精簡人員。現在有很多企業資金不足,在家裡都橫不起來,入世之後能變成富橫嗎?很多大企業是靠國家投入發展起來的,也有企業是靠自己的競爭力發展起來的,改革把企業自主化了,這時候那些靠投入發展起來的企業怎麼把利潤回報給國家呢?比如深圳吧,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人才,自身也很努力,外國資本為了佔領中國市場也支持深圳,確實搞的不錯。但是,他們怎麼回匱國家的投入呢?其他城市是不是會因為他們的發展受到抑制呢?假設國內的大企業發展了,他們是否也抑制了其他中小企業的發展?一個寶鋼靠10%佔領60%的市場,那麼其他90%只能佔領40%的市場了?如果外國企業來競爭呢?90%能佔領40%嗎?或者這些中小企業要接受被外國企業的吞併的命運?我不清楚WTO怎麼規範企業的行為,但是我知道中國的企業普遍地說是弱而不是強。我知道中國有140000萬人,而不是30000萬人。我知道改革使得企業不必要辦社會,但是人口過剩是個社會問題,需要政府來解決,政府怎麼解決呢?如果很多人下崗交不起保險費用呢?國家有哪來的資金來解決嚴重的勞動力過剩呢?不管?保持低水平?還是加重對強大企業的稅收?那樣不是干涉企業的權利了嗎?----上面的問題已經很多,另外的問題還有:我們準備好了嗎?140000萬人口的大國能夠靠吃世界而發展到美國的程度嗎?我們又美國那樣的軍事保證、經濟力量、科技基礎來保證靠吃世界生存嗎?能保證國內的某些官僚主義不與國外的資本主義結合嗎?優勝劣汰是競爭的法則,我們是優還是劣呢?等等等等

即使有上面一些問題,我仍然認為WTO對於大企業、沿海地區、發達城市的不利影響小些,機會大些。而且既然已經入了,退也不是辦法,但是怎麼做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認為這時候的好辦法不是順從規則,使用變通的規則,或者制定一些自己的規則。重點要解決四個問題,一個是大企業一定要打出去,二個是勞動力過剩問題要解決好(雖說投資多就業機會會增加,但是為了效率效益優化下來的人會更多),三個是中國這樣的國家必須採用強有力的政府干預政策,使得公平能夠比較好的實現。四個是吸引來資金並且控制住了,否則經濟受控,國家必然不利。

上面向三位部長級別的人請教了一些問題,三位也一定看不到,這沒關係,只要有人能思考並解決這些問題就好。我所以提出這些問題,是因為我覺得我們對入世太樂觀,而且考慮問題的角度更多是從強者的角度出發,我認為這很危險。我不是WTO方面的專家,很多問題提的可能就有錯誤,希望各位指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