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讀賣新聞》再次在頭版進行了「追蹤報導」,並在報導中透露,中國外交部對此一報導表示「現在尚不能作出評論」。
如此大篇幅地在重要版面上連續報導中國人和中國政府部門的「造假」行為,對於日本主流媒體來說是十分罕見的,對日本社會「中國印象」的衝擊也可想而知。但是,對於在日華人來說,又會有多少人對此「公開的秘密」感到「震驚」呢?
去年中國的全國高考作文以「誠信」為題,曾引起全中國上下對誠信問題的關注。但是,真真假假的誠信討論雖然彼伏此起,摧誠毀信的大小戲碼卻不僅照舊搬演,而且還大有在「蕩平九州」之後橫行全球的「氣勢」。
一位在日華人記者痛心地寫道:「日本已經為造假天國的中國敲響了警鐘,現在該是我們中國自己為造假行為敲響喪鐘的時候了。」
但是,這樣的「善良願望」有可能成為現實嗎?君不見最近一段時間來,中國盛傳吳征楊瀾「偽造學歷」,中國足壇「黑哨」越描越黑,北京大學名教授王銘銘剽竊世界名著,中國銀行因「違規」被罰款2000萬美金……哪一樁、哪一件不都是在「昭示」,中國的誠信危機已經惡化到何等地步。
誠信在中國「無市有價」
什麼是誠信?簡單地說,就是不能說謊,不能做假,這可是從幼兒園時代起就「耳熟能詳」的做人做事的本份。
但是,曾幾何時,中國的世道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至父母教師在教育孩子們「不准說謊」的時候,也不那麼理直氣壯了。為什麼呢?因為「老實人連屎都沒得吃」這一「人生教訓」正一次又一次地得到「社會驗證」。
誠信在中國已經是「無市有價」。孩子要出門了,父母左叮囑右叮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除了你自己誰也不能信」,到了這份兒了,誠信二字,還有什麼市場份額可言?
誠信雖然「無市」,但又確實「有價」。需要什麼證明文件了,先託人情,再花銀子,那蓋著鮮紅官印的玩意兒就都能如願以償。畢業文憑、學位證書、成績單、存款證明,以及結婚證、離婚證、政府「公證」┅┅只要出錢,就能造出來。
據報導,《讀賣新聞》駐北京的記者「經過周密的採訪,掌握了大量可靠的證據」,證實中國有人偽造畢業文憑,以及有些銀行機構以高價出售空頭外幣存款證明。報導說「已經有中國人以來日本就勞為目的憑偽造的證明獲得了就學簽證而來到日本。」
一位來日多年的就職者坦言,這位記者確實是「天真得可愛」。以就學為手段,以就勞為目的,這是中國「留學熱潮」中的普遍現象,而且已經存在多年了。說到造假,這位日本記者難道真以為中國普通老百姓已經富裕到有餘錢讓孩子留洋深造的地步了?
誠信與否由「市場定價」
《讀賣新聞》的報導列舉多項證據,「證明中國的多家政府留學派遣公司不僅直接參與了造假活動,而且還從中謀取暴利,大發橫財」,並指責「一部分中國政府公認的留學派遣機構與中國國內的證件偽造集團串通一氣」,暗指這種造假活動已經隱然成為一種「政府行為」。
其實,《讀賣新聞》所作的這一報導,已經有「東施效顰」之嫌。前一陣子,欲到加拿大留學的中國人因種種「假文憑」、「假擔保」、「假成績單」而被加拿大駐華大使館拒簽的消息,早就已經「家喻戶曉」了。
國情如此,何必少見多怪。中國的國情是什麼?一言以敝之,就是「熱情擁抱市場經濟」。市場需要什麼,自然就會有人提供。市場對假文憑、假證明、假存款既然有需求,這就難怪有人會上下其手,放肆造假了。
如今,中國什麼事兒都講究「市場化」、「產業化」,最令人觸目驚心的就是教育市場的「畸形繁榮」。無論有錢無錢,中國父母全都在做「望子成龍」或「盼女成鳳」的夢,這就為「執掌教權」者製造出了一座「金礦」,這也是中國教育部門不惜「斯文掃地」積極「創收」以求「先富起來」的社會大環境。
中國的教育體制,可以說是由政府「絕對壟斷」。在中國國內是如此,欲想出國留學,當然也得經由各級政府「嚴格審查批准」的各類「中介機構」從嚴「把關」。
政府介入留學中介市場,名這「服務」,實為「創收」,現在被「潑點臭水」,也不過是少數「不肖官吏」所為,又豈能干擾「教育產業化」的大方向?
誠信危機的雙重犧牲品
《讀賣新聞》揭露中國來日學生的學歷與經濟擔保文件有假,而且這種現象有與時俱增、愈演愈烈之勢。但是,人們不得不再問一句,這種現象的產生和漫延,根本原因究竟何在?
一位旅日社會學者表示,中國普通年青人想出國留學,想在國外依靠勤工儉學完成學業,何錯之有?但是,偏偏有些部門就只想招收「富家子弟」,並用種種堂而皇之的「財產歧視」將不那麼富裕的學生拒之門外。中國社會的誠信水平雖有可議之處,但這種硬逼著窮學生充「大款」的規定也難免「逼良為娼」之譏。
近年來,隨著日本「少子化」現象的影響凸顯,許多民辦大學生員不足,就大張旗鼓前往中國招生以求「起死回生」。中國大富大貴的望族子弟是不屑進這種「名不見經傳」的學校的,所能招到的只能是「飢不擇食」的貧窮學生。當然,這些窮學生無一例外都被要求提供「存款300萬」的「財產證明」。於是乎,申請者提出的證明「似真非假」,審查者也就難免「信假為真」,只要出錢,沒有辦不成的事兒。
但是,日本的招生大員、審查大員們,難道就真的不明白:哪位中國人要真有了300萬存款,還會來讀你這個「破學校」?
前不久,日本某偏遠地區的近200名中國留學生流落東京街頭,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在當地無法以勤工儉學的方式來完成學業,以致面臨成為「黑人」的凶險。
《讀賣新聞》的報導沒有錯,但那些為「招生廣告」所誘,並被中國官方中介機構和日本校方雙重盤剝之後陷入困境的中國學生又錯在哪裡?他們才是中國誠信危機的真正犧牲品。
- 關鍵字搜索:
- 從《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