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足考研就掙大錢
據有關部門統計,參加今年一月份舉行的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的人數達62萬人,創歷史最高記錄。同時,各省市報名增長幅度也均為歷年來最高。其中,北京地區增幅為34%,山東省增幅為40%。
迅速飆升的「考研一族」使培訓市場很快膨脹起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150多家培訓學校,而且每個學校至少有三四個培訓班,有基礎班、強化班、衝刺班,還有暑期班、雙休日班等,見縫插針地把考生的時間擠得滿滿噹噹。
記者來到位於北京市北四環路附近一家頗負盛名的培訓學校,報名大廳裡麵人頭攢動。「報名處」、「交費處」前逶迤的長龍一直排到門外的馬路上。「別人都報了,自己也報個班,心裏才踏實。」小張在隊伍裡擠得滿頭是汗,他打算報考清華大學。
小張給記者看了他的費用單。英語:考研大綱一份30元;考研複習資料(詞彙書、語法及其他)100元 150元;練習材料50元。政治:大綱一份30元;課本4本120元;練習題一套30元。專業:新購書共5本,花費在200元 300元之間;複印各種資料及歷年考題共50元左右。其他:300元左右。
另外,根據不同的強度和層次收取不同的學費,如基礎班500元,衝刺班(兩天)200元。小張說,外地考生還得加上來回車費、住宿費,花費更大。
據測算,在我國每個考研學生的花費基本在3000元 5000元之間,而正是這每年幾個億的消費支撐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拿一位行家的話說,在考研市場中「誰插一腳誰掙錢」。
「名師」講課開價七千
培訓班裡的「教頭」似乎永遠是最辛苦的。他們把所有週末、寒暑假日都獻給了輔導班和崇拜他們的學生。
殊不知,很多「名師」是衝著百萬元年薪而來的。去年不少老師一上午就可以掙到2500元;在武漢,一教授的一次講座的要價竟高達7000元。行內人介紹說,更通常的做法是老師的講課費不按課時算,而是按聽課學生人數算,學生學費的一半歸老師。「名師一年掙100萬元是很輕鬆的事,」一位輔導班老師如是說。
在「高薪」的刺激下,一個老師同一天飛往幾個城市已不罕見。常常是飛機落地,專車來接,直奔課堂,講完就走。有人戲稱「他們睡覺都在掙錢」。他們拿著上百萬元的年薪,而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幾乎是零。
而很多「名師」其實名不副實。據瞭解,他們中不少是不想或不能在自己的學術領域有所發展,於是打著學校的牌子賺錢。他們之所以有名,很大程度是因為能張羅,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並且能對付學生,迎合學生的胃口。
虛假廣告充斥街頭
對外宣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培訓班的生源、招生,於是虛假招生廣告充斥街頭,迎合學生心理。學生們都希望通過上培訓班,達到事半功倍、一蹴而就的效果。
廣告借名校之名極力吹捧「名師」的出身、豐富經驗和高押題率。如介紹他們「均來自北大、清華」,「潛心研究考研試題多年,押題率達98%」。事實上,如此高的押題率是不正常也不可能的。據教育部一名參與考研政治命題的官員稱,他去年私下聽了一「名師」講課,得出的結論是:水平一般,沒有押到任何題。
大肆渲染「名師」的身份:「命題組重要成員」、「閱卷老師」,暗示能得到「betway体育手机网 最准的內部信息」。這樣的廣告語對考生來說更是「致命誘惑」。
另外,一些培訓班還以看似精準、而事實上捏造的虛假統計數據,來炫耀自己的「輝煌歷史」,如「本班考生平均分達90」、「本學科過關率達100%」等。
爭奪市場動起拳腳
1996年到2000年是中國考研培訓市場最活躍的時期,這期間辦班的成本非常低,而利潤卻高達50%。雖然近兩年競爭激烈,成本倍加,但利潤也在20%左右。
高利潤和高需求催生下的培訓班魚龍混雜。一些「黑班」打破了市場的秩序---他們租用別人的許可證;以他人的名字註冊;報名點分散在書店、報刊亭、學生宿舍;與學校簽訂虛假租用教室協議,沒有固定的培訓場所;上課老師走馬燈一樣換了又換。
按照規定,培訓班註冊需要具備四個條件,一是在註冊所在區有常住戶口,辦班人有副教授、副研究員的職稱;二是50萬元註冊資金;三是有固定的場所,且有500平方米教室;四是有固定的教師。
「黑班」與學生的糾紛時有發生。一些上過培訓班的學生反映,老師經常不到位,授課質量差,且授課時間「短斤缺兩」;教務安排混亂,「好像只是在應付我們」。學生們往往敢怒不敢言,「他們有的採用黑社會的手段恐嚇、毆打憤怒的學生。」
培訓班之間有時也在爭奪市場中大打出手。據瞭解,在北京、武漢、西安、南京四大考研輔導中心,每個城市的考研市場分別被一兩個大的考研班控制,其他學校想進來就是搶飯碗。前不久,西安和石家莊的兩「班頭」就因為互在對方地盤辦班而發生一場拳腳之戰,互砸了對方的「場子」。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考研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