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談中國腐敗問題的根源

 2002-06-25 07:1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道德滑坡、腐敗嚴重等社會問題成為中國社會不安定,讓人憂心忡忡的最重要原因。從隨地亂扔垃圾等小節,到見死不救之大義,從學術的假到越來越大的腐敗案件,此類報導不時出現在報端。這些社會問題對中國的前途和中國人的形象都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每年數千貪官被送上法庭,不時有高級官員被清除,中國高層也一再對道德問題制定政策,但是,讓人不能滿意的是,社會秩序沒有明顯的改善,腐敗問題也沒有大的收斂,因此人們仍然不滿,甚至失去信心。

對這一關係到中國「生死存亡」的大問題,匹夫有責型中國人每每提起,無不痛心疾首,也有不少人對中國的體制和中國人自身進行了反思。這些反思是積極的,但他們在尋找原因上沒有新視角,所開的處方往往侷限於來自發達國家的「成藥」。一般不外乎「體制徹底改革」、「輿論開禁」等。也有一些人重新揀起五四時期的牙慧,歸咎於中國文化,乃至中國人本身。

「腐敗到處都有」這個事實,並不能為中國開脫,更不能成為中國不必太操心這些問題的藉口。這無疑是對的。但人們在開「西藥」的時候往往忽略了一個事實,根據一些統計,在世界上腐敗問題最嚴重的國家,既有非民主國家,也有地道的西式民主國家。同時,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的20多年中,腐敗和道德問題都相對很輕。這些事實說明,腐敗與體制沒有必然聯繫,也就是說體制改革不能看作是根治腐敗的「神藥」。所謂「制度性腐敗」,「只能是愈反腐敗,腐敗愈演愈烈」等觀點,不過是對這一問題的表層理解。把這種觀點作為一種「氣話」或「時髦話語」也就罷了。

筆者認為,道德和腐敗問題的嚴重化是20多年來「一手軟」的結果。這個「軟」字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急功近利與對西方誤解

一、急功近利的實用主義。縱觀中國近20年來的發展,許多問題都是由這個急功近利所造成的。由於急功近利,產生了「一手軟」的問題,而且已經到了非常軟的程度。這個「軟」字在幾乎各個領域都有表現。在政府行為上,為官一任,造樓一方,對許多地方官員是表現業績的最好方式。而教育投資卻一直少有「大手筆」出現,雖然中國農村教育問題嚴重,整體教育投入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例在發展中國家都遙遙落後,但總是有比教育更重要的項目需要優先考慮。在學術上,文科基金的匱乏,人文學科被邊緣化,以致取消人文院士,都是這個「軟」走到極端的表現。

從個人看,自80年代初開始,不正之風刮起,倫理道德逐漸低沉,是非觀念開始模糊。記得當時一位年長教授用「老實可靠」一詞褒揚一個學生時,馬上被該學生糾正,「老師,我可是不老實!」。從此,世風日下,以致鄧小平也非常沉痛地說,最大的失誤在教育。在這樣一個大氣候下,人民整體素質的提高,精神文明的發展,道德水平的上升是沒有基礎的。教育投入不達到「先進水平」,人文社科不被平等對待,道德在金錢面前無法「昂首挺胸「,怎麼可能不是「瘸腿」的畸形發展?

二、對西方文明的誤解。「軟」的另一個表現是對西方文明的錯誤理解之後果。許多人深信,西方的富強和西人素質高主要是科技發達的結果,只要科技發達了,就富強了,一切就迎刃而解了。也有不少人認為,腐敗等問題是因為請進了「賽先生」,卻把「德先生」拒之門外。這類觀點是出於對西方的片面理解,仍然是「五四」水平的理解。

狹義地講,「德先生」是一種選擇官員的方法,與古代中國的科舉制是異曲同工,不宜無限誇大其功用。西方大國把「德先生」請上花轎,並竭力做廣告,其目的是明白無誤的,中國人應該「洋為中用」,但沒有必要去做轎夫。而中國所不顧一切「拿來」的似乎也不是「賽先生」的精髓--科學精神,不過是「賽先生」的四肢--科技。科學與科技的不同是一個一直被忽視的問題。

同時,西方科技的「護航者」--以基督教為主幹的倫理道德則一直沒有受到重視。中國學界所熟悉的韋伯多年前就論證,新教倫理是資本主義在西方成功的最根本原因,而且得到了多數西方學者的認同。但在中國,人們幾乎對這個「護航者」視而不見,似乎除了科技,西方只有兩樣東西:市場經濟和民主制度。

人文教育至關重要

三、「德網」的失落。中國近20年來的倫理道德低靡早已成為眾矢之的。這一現象的形成原因非常複雜,歷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因素都有,這裡無法展開討論。需要強調的是,道德之低靡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人們在看到了法制重要的同時,忘記了倫理道德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法律是事後諸格亮,而道德是防患於未然。孔子早就對此有精闢的論述,在此不贅。如果可以把法律和道德比作兩張網的話,法網所針對的不過是幾條大魚,而德網所攔阻的對象是所有的魚。千里之堤潰於一穴,如果對這類小穴沒有任何應對措施,即使用粗如手臂的鋼筋加固這個堤壩,坍塌還是難免的。最多也不過是形存實亡。

《左傳》說,古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對照中國的現實,這一古訓尤其發人深思。倫理道德的重建或強化已經不能再拖延了,所以「德治」的提出是及時的。但多數人在肯定其重要性的同時,卻沒有能夠把「德」的概念明確化,「治」的措施清晰化。「講德」 還沒有新鮮的語言,沒有實實在在的具體內容。雖然不時聽到一些落實德治的例子,但針對中國目前的現狀,「治」必須精心計畫,強力實施才會奏效。不然,無異於找到了病,而沒有明顯見效的藥。重建「德網」 如同教育一樣,需要下大力氣,卻是一個不能希望可以馬上見效的工程。這是中國許多「在其位」的人清楚其必要性,卻不願真正投入的根本原因之一。

公正的法律和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對抑制腐敗無疑是重要的,但要想根治腐敗就要從道德的深度入手,人人講道德,從娃娃做起,在開始階段甚至需要一定強度的機制。道德重建首先需要對倫理道德的功用有正確的理解,對人文的重要性有足夠的認識。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先生在去年的一個訪談中曾強調,「人文社會科學對自然科學技術起到了一個導向和支撐的作用。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導向、價值判斷的話,自然科學技術不一定是第一生產力,它完全可能是第一破壞力,完全可能禍害人類。」這是一個值得中國人,尤其是「在其位」之人深思的觀點。(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