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BBC透視中國:「去香港扶貧」?

 2002-07-02 01:5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香港回歸五年,香港在中國大陸人心目中的地位,可說是一種異變。前一陣,在北京、上海,在廣州、深圳,與友人談起香港的現狀,友人幾乎個個都對香港那麼不屑:"我們來香港旅遊,大家都說是去扶貧。多多消費,花點錢,給香港振興經濟作點貢獻。"說罷,一臉得意。

據香港政府統計,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訪港遊客較去年同期大增42%,達139萬人次,居世界各國各地區訪港旅客數首位。事因今年初香港取消了中國大陸訪港旅遊團配額限制,令遊客大增。

長期以來,香港政府始終要求中央對此作出限制,以免入港人數過多,對交通、環境,乃至社會穩定帶來滋擾。97金融風暴和外圍經濟衰退帶來影響,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加速美國經濟衰退,而美國又是香港最大和最終出口市場,於是,令原本經濟低迷的香港雪上加霜。航空業、旅遊業、酒店業、零售業……各行各業裁員潮、減薪潮四起,市民消費信心一再遭打擊。白手起家而日忙夜忙的搏殺時代,成了香港人的歷史。如今輪到大陸經濟起飛,勢頭頗猛,富人多了,一擲千金的多了。於是,香港政府就希望中央放閘,"洪水"不再視作"猛獸"。

大陸遊客確實為香港拉動"內需"、復興經濟作出了貢獻。今年五月一日期間,大陸放長假七天,第一天來香港的遊客多達1.8萬人,破了歷史記錄,七天總共至少有5萬人旅遊香港,他們在港消費達5億港元。香港人笑咧了嘴。

"大陸人"以往在香港人眼中,只是"表叔",只是"阿燦",如今不再是香港人反面的對照基點。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富裕、摩登、自由的香港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對照貧乏、封閉、粗鄙的大陸而形成的。

其實,香港人不必自卑自餒。大陸人自稱來香港"扶貧",也多少是一種調侃。他們對香港的法制、廉潔、自由,對香港的金融地位,對香港的社會秩序,依然敬佩。說一個真實的故事。

南京人袁養和今年1月15日從江蘇省來香港旅遊,住進沙田一家酒店。晚上,他有事外出,順便走到酒店對面街邊的電話亭。大陸來的遊客,一般都不會在酒店打電話,不管是打市內電話還是長途電話,酒店電話收費會略高些。袁想給南京家人挂長途電話,他站在投幣電話機前,仔細看了電話機邊上的告示,投了10港元硬幣,然後按操作程序,撥出號碼。電話聽筒久久沒有聲音。他一遍遍重撥,電話始終沒有反應。

看來是電話機有問題。袁便按告示上的指引,使勁按退款鍵,試圖將那10元硬幣退出來。電話機仍沒絲毫反應。初來乍到就遇到這種尷尬事,心裏不免有些氣惱。

此時,他身後的一位香港後生仔,見他一個勁按退款鍵,便微笑著說:"電話機上方有電話局的電話號碼,你不如打個電話去投訴。"這個主意果然奏效。電話一接通,聽筒裡傳來一個"溫柔甜美"(原養和原話)的聲音,她開始說的是粵語,聽袁說的是國語,便改用一口頗標準的國語:"先生,請問有什麼可以幫助你,為你服務?"

他說明原委,聽見對方在聽完後歉然一笑,說:"真對不起,給你添麻煩了。"袁一時不知如何回答,連忙說:"沒關係,沒關係。"

對方小姐說:"對不起,能否把你家的住址告訴我?我們一定想辦法把錢寄給你。"袁事後說:"我挂了電話,心裏舒坦多了,原先的氣惱化為烏有。"當時,他發現身後那位後生仔打的也是長途電話,年輕人卻打通了。可見,電話機並沒有壞,可能是袁不會操作。"假如電訊局查明真相,這錢恐怕就不會退給我了。何況香港離南京那麼遠,誰願意為這10元費心勞力呢?"

袁回到南京,早將此事淡忘了。一天,他卻收到香港電訊局寄來的函件,打開一看。竟是一張10港元匯票。"捧著匯票,我心裏委實難以平靜,這件小事說明瞭什麼呢?一絲不苟,辦事認真?管理嚴格,服務上乘?還是道德高尚,精神文明?我心裏讚嘆,這在大陸是不可思議的。"

他沒有說這家電訊局是什麼公司,他也不知道那位電話小姐姓什名誰,他只知道這就是香港,這就是香港人。他遇到朋友,說起香港之行,就會說這件事,他的朋友又對朋友說這件事。香港的文明,香港人的認真,香港服務業的精神,就在大陸一群又一群人中流傳,擴散,張揚。

一件小事,讓大陸人說:香港真好。正如前幾天,世界盃足球賽半決賽前夕,末代港督、歐盟對外事務專員彭定康談到香港時所說:一支足球隊中,假如有人失去應有的熱誠,整個球隊就會分心,不能一股衝勁拼下去。愛拚才會贏。他現在不擔心北京會干預香港事務,擔心的卻是香港人對自己沒信心,動輒與上海作比較。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