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南海強化軍力,意欲達到怎樣的程度?

 2003-05-29 15:4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最近,中南海再次高調宣傳,要加速提高中國現有的軍力。江澤民聲稱「積極推動有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據說,這位留任軍委主席的「太上皇」,以上海為據點,經常召集部隊高級將領開會,中心話題就是如何強化軍力。新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強調「建立和完善快速高效的國防動員體制」,「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跨越式發展」。

官方媒體進一步解釋說:「目的就是在本世紀中葉實現軍隊信息化」。為此,當局已經建立了若干數字化兵種試點部隊。前不久,當局罕見地公布了海軍361潛艇失事事件,且高調為死亡的70名官兵舉行隆重追悼。似乎暗示:不怕犧牲,繼續擴軍。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軍隊的全面擴充和強化,是自1989年開始的。當時,一場波瀾壯闊的民主運動才剛剛被總計三十多萬、佔全國三分之一的正規軍血腥鎮壓下去。1989年以來,中國的軍費開支以年平均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而外界認為,中國軍費開支數據成謎,實際數據至少是官方公布的5倍以上。在各類武器的發展中,電子信息技術的研製費和採購費約佔22%至30%,導彈佔45%。

人們不禁納悶:中南海強化軍力,意欲達到怎樣的程度,才算滿足?因為,看上去,中南海對軍力的追求,是無休無止的。尤其,每當美國解決一個「流氓國家」,中南海就要受一次刺激。需要不斷強調準備「打贏一場高科技條件下的現代戰爭」,來為自己壯膽。

為此,就像在其他領域裡的情形一樣,北京當局也加快了在軍事領域對美國的模仿。例如,中央軍委擬廢除七大軍區,以美式聯合作戰司令部取代,以結束目前中國軍隊分塊管理的僵化模式。中南海擴軍耀武的舉動,造成一系列連鎖反應:

一, 激發了美國對中國的進一步猜忌與遏制。根據最近的報導,美國以中國不斷獲取更強武器為由,考慮將大西洋艦隊的作戰資源轉移到太平洋艦隊,以應對可能在亞洲出現的潛在危機。美國外交關係理事會近日發表題為《中國軍力》的報告,聲稱:如果日本不願扮演區域主要軍事力量的角色,中國將在20年內發展成為東亞第一軍事強國,同時也指出:儘管北京大肆擴軍,中國軍力仍然落後美國20年。而由美國國防部發布的《中國軍力》報告,口氣則更嚴峻。他們認為:中國與美國交往可給美國帶來貿易和科技等方面的利益,但就長期而言,中國對美國是個重大挑戰。

正是基於這類評估,布希政府開始格外重視日本牌和臺灣牌,一則默許日本制訂為建軍作準備的「有事法案」,二則更加積極支持臺灣的武器更新計畫。總之,北京的窮兵黷武,加劇了與美國,這個全球最強大國家之間的敵對。

二,激化了兩岸軍備競賽。在不斷加劇的威脅與對抗中,海峽兩岸展開了殊死的軍備競賽。臺灣主要依靠美式武器,大陸則主要依靠俄制武器,單從武器來源上,大陸就遜色一籌,得不償失。

三,開啟了與接壤的另一個大國,印度之間,不動聲色的軍備競賽。最近的大規模印俄聯合軍事演習,已經向中國發出明確信號:印俄聯手對抗中國在該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這場於印度孟買附近水域進行三天聯合軍事演習,包括了火炮射擊、空防、反潛艇、通信和航海技術。

四,從中也可以看出,在與中國的遊戲中,俄國兩面獲利。一方面,通過向中方出售武器,對付臺灣,來獲取巨大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卻向印度出售更高規格的武器,並與印度聯手,圍堵中國。據瞭解,俄國向印度出售的武器,檔次始終保持對中國出售的武器之上。居心昭然若揭。五,助長了「中國威脅論」。

除了美國、日本、俄國、印度、和歐洲等大國之外,亞洲各國也紛紛以中國為假想敵,展開軍力部署與聯合,並普遍強化了與美國的軍事合作。使中國授人以柄,四面樹敵。國際上的「中國威脅論」更是甚囂塵上,有增無減。中國顯然成為繼前蘇聯之後,國際主流陣營的最大天敵。

這種馬太效應似的惡性軍備競賽,不僅抵銷了中國增強軍力的努力;過於龐大的、與國力不相稱的軍事開銷,又在相當程度上削弱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尤其削弱了有關國計民生的發展,與所謂「韜光養晦」的國策並不合拍。

當局聲言:追求不斷增長的軍力,目的在於:「既要滿足應付未來戰爭的需要,又要滿足遏制現實威脅的需要。 」聽上去,是在追求國家安全,那麼,國家安全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中國擁有世界上人數最多的龐大軍隊,這些軍隊都實現了機械化或半機械化,七大軍區,三大艦隊,加上規模不小的空軍,環佈於四周,按理,中國不去犯人,決無人犯我。因此,從國防上而言,實際上什麼問題也沒出,什麼問題也沒有。

再看看日本與德國,曾一味追求武力,並以武力挑起世界大戰,結果,可恥地戰敗。戰敗後,日德兩國硬是被國際社會剝奪了發展軍力的自主權,然而,半個多世紀以來,被砍去了「利器」(軍力)的日德兩國,不僅沒有受到外敵入侵,反而分別成為名列世界第二、第三的經濟強國,享有無可爭辯的民族尊嚴。也可以看看香港,澳門,這兩塊淪為殖民地的中國領土,按說是國恥的象徵,毫無自衛和攻擊能力,卻在另一種制度的治理下,繁榮昌盛,井井有條。

那麼,究竟是什麼動機,促使中南海無限制地追求軍力?說穿了,他們真正的三個目的只有三個:其一,威脅和對付臺灣,使之不至於宣布獨立,儘管臺灣已經實質獨立,但北京的面子還是要緊,尤其在國內老百姓面前;其二,恐嚇和對付國內潛在的反政府力量,使之不至於危害到當權者的既得利益;其三,對抗美國,使之不至於像收拾阿富汗、南斯拉夫、和伊拉克等獨裁政權一樣,收拾掉北京。

因此,北京當局追求的安全,不過是其獨裁政權的安全;北京當局追求的武力,不過是其對付國內人民、恐嚇臺灣同胞的暴力。

回顧1894年的甲午海戰,中國北洋水師以十二艘先進軍艦對陣日本八艘平常軍艦,結果,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日本海軍大獲全勝,從此取代中國海軍,稱霸太平洋。之後,無數憂國憂民的中國知識份子為此痛心地感嘆:「船堅炮利」並不能救國強國,制度和人心的改造,才是關鍵啊!

古人云:兵者,凶也!即,不到萬不得已,不以武力示人。「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境界。若能以仁政治天下,何需求諸武力?世界大戰和地區衝突,都是由獨裁國家首先引發,這,已經成為歷史定律。因此,施行仁政的關鍵,便是實現國家的民主轉型。

比如中國,實現了民主,則中美友好,東西方融合,無慮外部「強敵」;實現了民主,則鄰國寬心,近鄰和睦,邊關無事;實現了民主,則全國上下齊心,和衷共濟;真正做到「一心一意搞建設,全心全意謀發展。」

筆者之意,並非要中國放棄軍力,而是建設與國力相稱的軍力,並徹底改造制度與人心,中國的強大與安全,才具有真正的意義。說到底,如果中南海當局放棄一己之私,厲行民主與法治,則人民的福祉,國家的安全,世界的和平,「得來全不費工夫」。其德其功,何止於窮兵黷武,勞民傷財?

(自由亞洲電臺)(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