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陳勁松:呆帳壞帳從何而來?

 2004-05-26 06:1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佔銀行資產四分之一至一半的呆帳壞帳,是中國巨大金融黑洞的一環,在世界經濟史上,堪稱奇觀。中國經濟為此深受困擾。中國銀行呆賬壞賬究竟從何而來?

北京當局最近終於承認:中國銀行體系的呆帳壞帳,80%來自政府。具體構成是:中央政府強令銀行放貸,為虧損纍纍的國營企業輸血,這一部分,佔到30%;上行下效,各級政府為自我標榜"政績",強令銀行貸款給一些盲目上馬的"首長"工程,這一部分,又佔到30%;當局對部分完全無法存活的國營企業實施"關停並轉",企業債務因此淪為死帳,這一部分,佔到10%;另外,"地方行政環境和司法行政環境"所導致的壞帳,也佔到10%。對最後這一類,當局持模糊說法,並沒有做進一步的解釋。

除此80%由政府行為直接導致的呆帳壞帳之外,餘下20%的呆帳壞帳,則屬"銀行內部管理問題",實際上,就是銀行領域的貪污。

面對堆積如山的呆賬壞賬,當局絞盡腦汁,至今找不到化解的良方。朱鎔基時代,曾擺出"整頓"與"治理"的大架式,大張旗鼓。然而,其所謂"整頓"與"治理",就是向銀行注資,以抵消呆帳壞帳。1998年,朱鎔基下令,向四大國有銀行注資2700億;1999年,朱鎔基再次下令,以1萬4000億巨資沖洗四大銀行不良貸款;至2002年,四大銀行先後四次獲得大輸血,但其呆帳壞帳卻繼續累積,有增無減。毫無疑問,朱鎔基的做法,是典型的"治標不治本","頭痛醫頭,腳痛醫腳"。2003年,為了讓中國銀行與中國建設銀行到境外上市集資,當局違背上一年"最後的晚餐"之承諾,再次注資3700億,為兩大銀行打氣。

說起銀行體制改革,阻力重重,當權者也顧慮重重,生怕觸犯了大批既得利益者;龐大的呆帳壞帳,多涉官商勾結、權錢交易,因此,在中國追收欠款,竟不能循正常法律途徑,致使"有借無還",乃至"再借不難"。於是,注巨資"輸血打氣",成為當局扶持國有銀行的唯一手段,惟美其名曰"改革"、"整頓"、"治理"。實際上,正是當局的一系列短期行為,使負債纍纍的中國銀行,惡性循環般地,深陷泥潭。

中國加入WTO,承諾之一是:2007年全面開放銀行,允許外資進入,參與中國金融市場的公平競爭。時間如此緊迫。如果在此之前,中國無法完成銀行領域真正的體制轉型,即全面市場化,一旦外資湧入,中國銀行勢將不復己有,淪為真正的"買辦"銀行。對中國人民而言,是福,是禍,尚不得而知。不過,話說回來,與其將中國銀行交給魚肉百姓的貪官糟蹋,不如交由懂得利益規則的外商經營,或許,這恰恰是當前中國銀行的唯一出路。


(自由亞洲電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