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著名古橋:世界最大最重構件的石樑橋─江東橋

 2004-12-09 21:4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以構造雄偉的巨大石樑聞名於世,而被《世界之最》列為世界最大最重構件的石樑橋─江東橋,是一座以花崗岩筑成的多孔梁式石橋,位於漳州城東約16公里處,龍文區榜山鎮馬崎村東。至今約有800年歷史。

江東橋,原名「虎渡橋」、「通濟橋」,橫跨於九龍江的北溪下游與西溪交匯入海處。此段溪流,古稱「柳營江」,原是通津的渡口。此處江寬流急,波濤洶湧,兩岸峻嶺對峙,萬壑並趨,地勢十分險要。古稱「三省通衢」「八閩重鎮」。

宋代郡守黃樸所著的《虎渡橋記》中記述:「渡當溪海之交,飄風時至,篙師難之。」陳讓也在《重修虎渡橋記》中描述江東水:「東奔如雷霆,入地深不可測,則立址於重濤悍流之中,似非天匠鬼工,莫能措手。」此為宋代的歷史記載,說明瞭在此地勢十分險要的江中,先民們架橋工程之艱險。據《讀史方輿紀要》中稱:「江南石橋,虎渡第一」。

南宋紹熙年間(西元1190年─西元1194年)郡守趙逖伯以「聯舟」的方式建造浮橋,開創在此處造橋的歷史。浮橋總長280米。但此種浮橋,顛簸搖蕩,過橋行人通行不易,且極易受風雨摧毀損壞。

嘉定七年(西元1214年)郡守莊夏,於浮橋處壘石為墩,上架予木樑來建造木橋。據說在壘砌石墩時,因水深流急,石塊往往被衝散,橋墩屢建不穩。建橋的工匠一日見猛虎負子渡江,在一處急流處梢停後,安然渡江。工匠見景忽悟,於是循虎徑遊蹤,進行勘探,發現水下有石阜,選此地為建橋處,以取得水中礁石堆壘建築橋墩,才使得橋墩堅固,再於其上鋪梁成橋,並以木、瓦蓋頂,以保護橋面。當時命名「通濟橋」,又稱「虎渡橋」。 另一說法是,名為「虎渡橋」是因「在郡之寅方」寅屬虎,故稱為「虎渡」。

宋理宗嘉熙元年(西元1237年)木橋毀於大火之中。漳州郡守李韶倡議改建石橋,並捐獻50萬金錢。吏部尚書又撥庫銀萬緡,同時發動廷睿和尚師徒四處摹化。歷時三年二個月,才完成石橋的建造。至此,虎渡橋穩定屹立數百年。

江東橋最早的記載來自《虎渡橋記》,其中道:「其長三千尺,址高百尺,釃水一十五道,梁之垮於址五十有八,長八十尺,廣博皆六尺有奇。東西結亭以憩往來者。」

石墩石樑橋的江東橋,橋墩以條石交錯疊砌,長11.4米,寬5.3米,呈上大下小的舟形,側面呈弧形,此形式的橋墩在中國很少見。墩上石樑巨大,大都在百噸以上。其中最大的一根石樑,長22米,寬1.7米,厚1.9米,重達200餘噸,是全中國以至世界構件最大最重的石橋樑。

橋墩間每跨以5條石樑板鋪成橋面,每條石樑板長22至23米、寬1.15至1.2米、厚1.3米至1.4米壞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