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新政是以人為本為開端的。從現在來看,以人為本是胡溫親民形象的政策化。 雖然以人為本沒有全面展開,但在執法系統,在清欠民工工資等方面的確進行了新的改 革或嘗試。在執法為民方面,雖然在公安、交通等各個部門進行了便民試點,但這些小 恩小惠並不足以消除胡溫在言論、網路方面的嚴控給人們尤其是知識份子的糟糕印象。 人們看到了一個奇異的胡溫:一方面大力清欠民工工資,並要求執法部門執政為民;一方面卻在言路方面採取了1998年以來最為嚴厲的控制措施。以致於人們行走在大街上,感受到警察的笑臉時,同時也感受著言論的嚴冬。這都是江時代所不具有的。江時代人 們不僅感受著警察的咄咄逼人,也能在某一時刻稍稍體會一下談論國是的空間--雖然 這種空間也是極其有限的,但人們向來沒有感受到因言獲罪會這麼近。
就算是在胡溫自己的執政體系內部,以人為本也受到了抵制。如果說執法部門的消極抵 制是因為慣性----當爺當慣了,回過頭來當孫子,不僅不習慣,而且不可能--- -,那麼地方官對於清欠的抵制則有深厚的體制和利益因素。自朱鎔基抓大放小政策實 施以來,各地大賣國有企業,尤其是在地市和縣兩級,大多數的國有企業被賣掉,留下的也是效益不好的一部分,此舉使地縣一級的財政收入不可持續。現在出現的很多民營企業在地方上坐大,成為地市政府的坐上客,就因為地市一級在財政上嚴重依賴這些民營企業。地方官得看本地富豪的臉色過日子。
按理說,減免農民稅費,增加農民收入的確是好事,也是政府的應有之義。但由於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在失去國有企業這個靠山以後,主要依靠農業。這樣一來,本來在財政收支方面捉襟見肘的地方政府就更加困難。體制上沒有理通,就實施減免政策,本來已經沒有多少錢的地方政府的難處可想而知。
現在清欠農民工資也作為一項主要的政治任務交給地方政府,地方財政雪上加霜。為了完成任務,除了欺上瞞下,再就是臨時性向地方富豪妥協,以出讓更多國家利益的方式來交換地方富豪對此項政績的支持。如此一來,不知又要製造多少銀行壞賬,丟失多少國家利益。
胡溫提出此項政策,可以看出是應招拆招的應急之舉。按理,應當首先進行地方政府的改革,裁掉冗員,優化財政收入,加大中央財政投入,把本糜芍醒胝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鄭言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