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人的意志是一方面,但也有人提出一個問題,在中國的官僚體制中,以朱鎔基的個性和經歷而能成為總理,僅僅是因為他的過人意志嗎?
李銳說,在毛澤東時代,毛澤東的話「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在那樣的氣氛裡,人們要做「馴服工具」,哪敢有獨立見解,說一個「不」字?「朱鎔基的性格是敢講話。在記者招待會上,他說『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這就是他的性格,他敢講這個話,也能講這個話。而這種講話方式在過去絕對是不被允許的。因此,不能不說現在的體制比起毛時代有進步。」
一位熟悉組織工作的人說,「確實,以朱鎔基的性格升任共和國總理的『難度係數』極高。」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一位經濟學家對記者說,「按照傳統的組織路線,朱鎔基不可能走這麼高。『文革』時期朱鎔基職位就比較低,不像有些幹部,『文革』 以前就有很高的職位,『文革』結束後被平反,職務被恢復,還是很高的職務。而朱鎔基在『文革』後是從比較低的職務幹起來的,他和一般的領導幹部確實不一樣。」
為什麼朱鎔基能走到今天這一步,成為共和國的總理?這位學者提出了4點根據:
第一,他始終在逆境中堅持學習。在20年最艱難的時期,他也沒有忘記學習,甚至翻譯過西方的微觀經濟學。出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不是掛名的,是需要學術修養的。可以說20多年來,他一直和學術保持著比較密切的聯繫。而一旦條件好轉,這些優勢就用上了。
第二,改革開放初期,人才奇缺,尤其是懂經濟的人更少,如果在正常的幹部隊伍中找,可能很困難,那就需要領導人拿出魄力,打破各種條條框框。而朱鎔基的「幸運」在於,他遇到了相當多的贊成改革、欣賞他這種性格的領導人。
第三,中國的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很複雜,這就對領導人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不但要有能力,還要有道德修養。我們的幹部隊伍中不乏才俊之士,但既有能力又有道德修養同時意志堅定的人卻很少。朱鎔基恰恰是屬於能力與才華出眾,道德修養又很高的人。
第四,作為政治家,在關鍵時刻要挺身而出,要有公心,要置個人安危於一邊。鄧小平在1975年復出後,明知搞治理整頓會被打倒,但為了國家的利益,他選擇了犧牲自己。朱鎔基也是這樣的人。在上世紀90年代初,北京總有一些人在揮動「左」的大帽子,如果稍渙粢餼陀鋅贍芏纖駝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從右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