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記者在武漢看到了這艘被稱作「潛艇」的魚形鐵物,孤獨地靜臥在雨雪中,鏽跡斑斑。它的主人、64歲的李玉明坦言,為造潛艇自己「確實很困難,連坐公交車的錢都沒有了」。
原理
與現有潛艇不同
李玉明曾在一家皮鞋廠當過工人,酷愛發明創造。上世紀90年代初,因有多項發明創造被稱為「工人發明家」。
李玉明認為,如果僅花幾萬元就可以買個潛艇,很多中國人就可以到水下去看看水下世界。「現有的潛艇應用的都是一種原理,即進水下沉、排水上浮。」李玉明的鰭板式潛水器不需藉助水的力量。
李玉明介紹,針對潛艇在水裡重心不穩、容易翻船的難題,他還運用了「鏡像重心」技術,「潛艇靠它可以抵擋12級颱風,因此坐進去非常安全。」
李玉明的這兩個設想,後來都變成了專利。而正是這兩項專利,刺激了他造潛艇的慾望,「原理正確就可以成功。」
借債
造潛艇造得傾家蕩產
李玉明介紹,造「霞光一號」整個耗資9萬多元。一個朋友支持他,借給了他3萬元錢。其餘的6萬多元資金是找人借來的。李玉明家本來有一棟較舊的三層樓房。為了借錢,樓房的二、三兩層分別被抵押了出去,家裡人現住在一樓。
價值
業內人稱「前景堪憂」
潛艇究竟有多大的市場價值?東湖風景管理區負責人認為,湖北境內,基本沒有水下景觀,潛艇在湖北的市場前景堪憂。
可是,李玉明告訴記者,他又在籌劃造一艘8人座的新潛艇,並聘請了從武漢漢橋船廠退休的李少明為技術指導。
大眾獵奇助長偏執心理
「農民造潛艇,在大眾看來是個稀奇事,因此社會空前關注。」武漢大學心理諮詢中心的陸健認為,這種拔高農民造船意義的社會關注,助長了李玉明的偏執心理。
陸健認為造潛艇得到的愉悅感,讓在現實生活中長期得不到社會認可的他,從某種程度上獲得社會的認可,愈發刺激他痴迷於造潛艇。
- 關鍵字搜索:
- 農民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