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九八七年一月胡耀邦下臺前,胡耀邦在平反冤假錯案,恢復社會正義和推動中國的思想解放起了領導作用。沒有胡耀邦的努力,趙紫陽不可能順利地推動當時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
趙紫陽是經濟改革的總設計師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是把計畫經濟體制改革為市場經濟,這個變化,至今尚未完成,但八十年代的方案是趙紫陽在大老闆鄧小平的支持和認可下,由趙紫陽在領導國務院各部門時設計的。
在八十年代上半期,中國經濟學界對「計畫經濟」、「商品經濟」、「市場經濟」以及「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相互關係,提出了各種觀點,存在很大爭論。在經濟改革初期,趙紫陽就對當時任國家計畫委員會主任的政治局委員說,「經濟體制改革,是改你們計委的」。趙紫陽在設計「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關係時,明確說,就實際工作而言,兩者沒有差別,「兩個說法,一個意見。」趙紫陽的助手鮑彤說,趙紫陽當時說,西方市場經濟的各種範疇和手段,包括期貨市場、證券市場等等,都應該學習。
趙紫陽在出任總理後幾個月,就在國務院內成立了「經濟法規研究中心」,草擬了上百個法律法規。胡耀邦和趙紫陽主持通過《關於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後幾個月,全國人大授權國務院在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方面制定暫行規定或條例。正是在趙紫陽擔任總理的八年中,中國才走上了依法管理經濟、依法行政的道路。二十多年前,溫家寶、曾慶紅都在國務院部門工作,溫家寶在地質礦產部任政策法規研究室主任,曾慶紅在海洋石油總公司也負責經濟法規工作。朱鎔基在國務院下的經委工作。所有在國務院系統工作的人,包括朱鎔基、溫家寶、曾慶紅在內,都會對當時趙紫陽在經濟改革中領導作用會有深刻的印象。
趙紫陽是政治改革的總設計師
一九八七年十月,中國共產黨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經過討論,作出正式決定,稱「原則同意《政治體制改革總體設想》,並決定將這個文件的主要內容寫入「十三大」報告。
這個《總體設想》的總設計師正是一直擔任國務院總理的趙紫陽,他這個設計方案完成並被中央全會「原則同意」後,就開始任總書記。
說趙紫陽是「總設計師」,溫家寶可以作證。當時,趙紫陽為研究政治改革總體方案,分了七個小組,溫家寶本人是其中一個小組的「牽頭人」,因為趙紫陽要求當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溫家寶和國務院秘書長陳俊生、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長王漢斌三人共同負責設計「黨政分開方案」。溫家寶是一個專題的「設計師」,當時的統戰部長閻明復也是一位「設計師」,趙紫陽這位「總設計師」要求閻明復與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胡繩,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有林一同研究民主問題,包括協商對話之類的問題。
由趙紫陽、胡啟立、田紀雲、薄一波和彭衝組成的「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鮑彤負責。我與陳一諮、吳國光等人也在辦公室中工作,瞭解溫家寶等「設計師」與「總設計師」趙紫陽的關係。
趙紫陽認為,只有市場經濟加上民主政治,中國才能真正富強起來。他說「中國政治體制有現代化問題」,舊體制至少有三弊病,即權力過分集中於黨;人治色彩嚴重;政治運作和政治資訊封閉。他主張政治改革的主題是「從革命體制向建設體制轉變」,中國政治要逐步走上「程序化、規劃化和制度化的軌道。」趙紫陽不去做當時做不到的事,他提出的主張最大特徵就是循序漸進,切實可行。
在民主與法治的軌道上解決問題
一九八九年天安門學生運動期間,趙紫陽提出「在民主與法制軌道上解決問題」。他這一思路是一貫的。趙紫陽在「十三大」上提出《政治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就是希望在維護共產黨政權的情況下,用漸進的方式,使中國走向法治、政治上的開放和民主。
在一九八九年天安門學生運動期間,趙紫陽企圖按「十三大」通過的政治改革的精神去處理問題。閻明復參與了有關「協商對話機制」的設計。他身體力行,認真地 「在民主與法制的軌道上解決問題」。然而,當時鄧小平、李鵬、陳希同另有一套解決天安門學生運動的方案,這就是出動解放軍、暴力驅散、暴力鎮壓。趙紫陽的政治改革方案最後就在「六四屠殺」中拋到了一邊,經濟改革的方案則經過九十年代的進一步修改、變形,在加速私有化的同時,雖然基本上消除了計畫經濟的弊端,但形成了一種充斥「權錢交易」的市場經濟。
「總設計師」與「大老闆」的關係
政治制度不同,國家最高權力產生和更迭的方式不同。鄧小平在毛澤東去世後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從華國鋒手中奪取了最高權力。一九七八年底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鄧小平取得最高權力的標誌。鄧小平不求「虛名」,只求實權,他一不當國家主席,二不當總理,三不當總書記,他通過牢牢掌握軍權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誰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