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一種強勢語言不在於運用此種語言的人數,而在於運用的領域和範圍,在國際上的認可程度。英語,作為一種國際上廣泛應用的強勢語言,她的普及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的向外擴張時期,當然經濟的對外交往有的時候並不是通過國家的力量進行推廣的結果,而是在於長期以來在各個國家各個領域運用而被接受的結果。當然這種應用與這個語言的母語國家的經濟、政治實力是有非常大的關係的,但是語言本身的易學易用以及容易普及的程度,也是人們接受度的重要指標。最近幾年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大大提升,政治、經濟的影響力也大大提高,學漢語的人確實越來越多,但是要細細分析起來,其中有很多原因。
在海外,大學開設漢語課程最正規,作為學分制,大約有50%的大學都有漢語課程。有的設在外語系,有的設在東亞語言文化系。學習漢語的人大致上有這樣三種人,一種是華僑子弟,具有一定的漢語基礎,有的甚至在中國內地、臺灣、香港、東南亞各地都學過幾年漢語,他們學習漢語是為了在美國大學中獲得容易的學分。用美國的漢語教師的話來說,他們想要的是EASYCREDIT。這部分人有多少呢?我的同事、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漢語教授陸丙甫教過的東亞語言系的漢語班上,90%是有漢語背景的學生,有的人曾經是中國高中畢業的學生。我任教的洛杉磯聖安東尼學院的漢語班上,50%是具有漢語背景的學生。另外30%左右是從新加坡、越南、印尼、菲律賓等地來的華僑,他們或在本國接受過一些中文教育,或在家中保持說廣東話的習慣。當然他們的父母都希望保持與家庭、親友以及與祖國的溝通能力,也成為這部分人學習漢語的動力。這些人實際上不需要學習,只是為了學分而已。另外一部分人則是已經或將要與華人結婚的配偶,大概佔學生比例的10%左右。另外一部分人則是對於中國文化或經濟感興趣將來要到中國做生意或者求學的人。從這些比例上看,真正是老外的並不多,而是華人華僑多一些。最近幾年移民到美國的華人越來越多,很多學校的漢語課有越來越多的人選修。
大學之外還有一些私人的中文學校,學生是華人家庭的小孩,父母希望他們不要全部忘記母語,課後或週末學習漢語。這種私立的中文學校,更像課後輔導班或者托兒班,幫助家長在課後將學生接來,學學中文,等到家長下班來接回去。沒有固定的要求和固定的教材,甚至沒有固定的校舍,常常是借用中小學的校舍或者教堂。學習課時得不到認可,質量也得不到保證。
當然還有一些高級研究班的專業,例如一些研究性大學的東方語言學或者亞洲語言文化系中的專業碩士博士專業,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漢學。這是高精尖人才的培養,人數較少,尤其是這種專業畢業出來在美國很難找工作。有的名校畢業的中國文學博士也只能到社區大學教漢語。選修的人遠不如經濟管理、工商管理、法律、醫學來得多。
至於漢語在美國的大學各語種的排名,我手頭正好有一份美國社區學院的外語課程表。加州著名的社區學院聖塔莫尼克學院2005年秋季學分班分布,漢語一共有五個班,法語十三個班,日語十三個班,西班牙語三十三個班。在這個學校中,俄語班人數最少,一個班,其次是朝鮮語、希伯來語和義大利語,各三個班。雖然漢語比去年的四個班多了一個,但是在外語系還屬於少數語種。社區學院的外語課程開設是根據社會的需要,可見美國主流對於漢語的需求程度。當然美國其他學校的情況大致如此。
(作者:吳琦幸 來源:東方早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海外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