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100多萬印度機場和銀行職員走上街頭反對政府精簡金融機構和把機場私有化的計畫,而且還譴責執政的國大黨(Congress Party)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9月24日關於伊朗問題的投票「可恥」。
是次罷工是由4個左翼黨派領導的,它們是國大黨主導的聯合進步聯盟政府的重要盟友。該執政聯盟控制了議會中270個議席,其中左翼黨派手中64席,國大黨擁有145席,另外61席在各小黨派手中。
鑒於這樣做會有疏遠國內重要盟友的危險,印度政府為何還要與美國和歐盟聯合起來對付伊朗?在印度與德黑蘭就220億美元的天然氣協定和耗資50億美元的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的石油管道進行談判時,新德里為何要損害與伊朗的關係?
為了找到問題的答案,有必要重提今年初美國中情局長戈斯(Porter Goss)和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Donald Rumsfeld)在國會的證詞。兩人都說中國對美國的利益構成戰略威脅,他們遊說政府採取旨在包圍並孤立中國的「圍堵政策」。
這盤新冷戰棋局上的一個重要棋子就是印度。印度上屆右翼政府(瓦傑帕伊政府)視北京為政治和經濟競爭對手。不過,華盛頓要把印度拉入美國的盟友陣營(這個陣營從東邊的日本到中亞的吉爾吉斯和塔吉克)就得克服一個障礙。
1974年,印度利用秘密從加拿大和美國提供的一個民用反應爐中蒐集到的濃縮鈾研製了一枚原子彈,國際社會隨後就停止向新德里供應鈾燃料。印度於是不得不轉而依靠自己少得可憐的國內資源。在1998年進行一系列核子試驗後,印度又面臨著另一輪制裁。
不過,布希政府意識到,如果要讓印度充當美國的長矛手,印度就需要擴大和提升其核武器計畫;如果它不能從國外進口鈾,其核武現代化就無法實現。印度每年生產大約300噸鈾,不過絕大部分用於民用核電廠。
據2005年版的《致命軍火庫──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跟蹤》(Deadly Arsenals:Tracking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透露,印度目前已擁有70-110枚核彈,400-500公斤武器級鈾。鑒於印度當前的技術水準,上述庫存大約可生產100枚原子彈。
然而,那些武器相當簡單,且龐大笨重,不適合安裝在遠端導彈上。印度儘管擁有射程2000公里的「烈火」-3(Agni-III)彈道導彈,但尚不能覆蓋中國全境的目標。
6月28日,印度國防部長穆克傑(Pranab Mukherjee)與拉姆斯菲爾德會晤簽訂了《美印防務關係協議》(US-India Defense Relationship Agreement)。這使印度可以藉助太空計畫從美國獲得先進的導彈技術。
聯合進步聯盟政府的盟友之一-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者(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強烈抨擊該協議,聲稱它會造成「嚴重後果」,最終會印度淪落為像「日本、南韓和菲律賓那樣的美國的傳統軍事盟友」。
在兩人簽署這份防務協定之後,7月18日印度總理曼莫罕•辛哈(Manmohan Singh)總理與會晤了美國總統布希。布希最後同意取消對印度民用核能發電計畫的限制,並允許印度重新在國際市場購買鈾燃料。
布希政府告訴美國國會說,該協議將鼓勵印度把核技術用於民用而非軍事目的;而辛哈則對印度議會說,「這份聯合聲明中根本沒有限制或阻止我們發展戰略核武器計畫的內容。」
其實,印度如果能從國際市場獲得鈾燃料,就可把國內生產的所有鈾用於核武器生產。如此一來,印度就能生產多達1000枚核彈,最終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全球第三大核武國家。
當然,印度與美國簽訂這些協定是要付出代價的:印度必須投票支持將伊朗問題提交安理會處置。美國方面明確表示,如果印度不支持白宮對德黑蘭發動聖戰,這些協定就會被擱置。美國議員蘭托斯 (Tom Lantos)警告說,「如果印度在伊朗核問題上不支持美國的立場,就會付出高昂的代價。」
這就是印度在IAEA理事會上投贊成票的原因。不過,為了加入布希政府孤立伊朗並圍堵中國的運動,國大黨真的願意拿其執政地位去冒險,並危及印度的能源供應嗎?
據印度報紙《前線》(Frontline)透露,就在9月2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投票之後,伊朗駐IAEA大使告訴印度代表團天然氣協議已取消。隨後,伊朗總統艾哈邁德內賈德(Mahmud Ahmadinejad)接受以阿聯酋《卡利傑時報》(Khaleej Times)的採訪時揚言報復投票反對伊朗的國家。
幾天後,伊朗收回前言,稱其總統事實上從未接受《卡利傑時報》的採訪。印度方面也立即宣布天然氣和管道協議照舊進行。新德里還開始暗示它可能在11月25 日的IAEA理事會上改變投票意向(有人懷疑印度會從原來的「支持票」改為「棄權」)。這要麼是印度在投「贊成票」之後想對德黑蘭示好,要麼是伊朗的警告起了作用。
9月2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的投票結果是22票「贊成」,一票「反對」,12票棄權。中國和俄羅斯都棄權,不過它們公開表示反對把伊朗問題提交安理會處置。令美國惱火的是,英法德三國本月初匯聚一堂討論重啟與德黑蘭的直接對話。簡言之,伊朗核問題有可能不會提交到安理會。
印度如果在11月25日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上「棄權」,這足以令美國滿意並支持新德里的核計畫嗎?也許可以,不過那得看布希政府能否說服國會和蘭托斯之類的議員。
這意味著印度加入美國的反華聯盟了嗎?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
今年4月,印中兩國簽署了「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協議,兩個亞洲巨人計畫到2008年使雙邊貿易總額達到200億美元。
在今年7月與美國簽訂協議之後,辛哈總理向印度議會報告說,「我們與中國的關係達到了新的高度」,而且印度與美國之間的協議「不會損害中國的利益」。
事實上,最後上當的可能是美國。印度認為,為了成為更強大的地區大國,他們需要軍事現代化。如果美國幫它實現這一願望,那再好不過。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印度唯美國馬首是瞻。
正如分析家薩爾曼(Lora Saalman)在Japan Focus上撰文指出的,「美國提供的技術和軍事硬體肯定會擴大印度的政治、戰略和軍事影響力,甚至會超過中國」。然而,華盛頓也許非但不能使這兩個亞洲巨人彼此反目,「反而可能正把印度培養成為美國未來的戰略制衡力量」。
註:本文作者Conn Hallinan是《外交政策聚焦》(Foreign Policy In Focus)的外交政策分析家,他也是聖克魯斯加利福尼亞大學新聞專業講師。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以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