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川某高校「教材腐敗系列案」,讓人觸目驚心:一個小小的教材科,上至科長,下到普通職工,幾乎被「一網打盡」;前任科長落馬,繼任科長又倒下。「一些勾兌幹部倒了,新的勾兌幹部還會源源不斷產生。」教材腐敗可謂是無所不在、屢禁不止。據瞭解,腐敗的流程是,按照教材回扣的「潛規則」,學校按課本定價的100%賣書給學生,書商按碼洋的15%至25%折扣給學校,出版商以6.5折至7.5折賣給書商,出版商的成本只佔到書價的三四成。還有一些出版商直接把教材賣給學校,給的折扣高達35%。除了明折扣,還有大量暗回扣,在明扣的基礎上根據購書碼洋的多少再進行「讓利」活動。這些費用分別落入學校的教材科和個人腰包,出版商及書商更是賺得盆滿缽滿。
教材採購成了腐敗溫床,成了有利可圖的香餑餑,人人爭相而上、要分一杯羹。而這一切最終都會轉嫁到購書者學生身上,並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上學難、上學貴。教材回扣之所以廣有市場,這和目前圖書出版體制和學校購書體制有關,學生教材的購買基本上由學校壟斷。「在壟斷體制下,腐敗很容易。」
一本小小的教科書,竟會有這麼多的回扣,產生了這麼多腐敗,實在是匪夷所思。層出不窮的教材腐敗現象愈演愈烈,人們不禁要問,什麼是腐敗的根源所在?腐敗溫床是如何產生的?又是誰打造了腐敗鏈條?又有誰推動著腐敗的發展?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教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