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胡同多,街口就多,名氣最大的當數宣武門外的菜市口。菜市口名氣大是因為那兒曾是殺人的地方,是刑場,有不少名人都是被斬首在菜市口。戲文中唱道「推出武門斬首」,其實是拉到菜市口「出紅差」,砍頭!
【一】
菜市口殺的名人還不是從拖著大辮子的滿清王朝開始的。據說在菜市口被鬼頭刀砍下頭顱來的第一個名人是在距今八百年的元朝。殺的那個人就是南宋王朝的丞相文天祥。那時北京城叫大都城,菜市口還不叫菜市口,叫柴市口——賣柴的地方,後來幾經演變由賣柴變為賣菜,改稱菜市口。文天祥死得大義凜然,血濺柴市口,據說觀者也是人山人海。滿朝時期,被刑部大堂判處死刑,驗明正身,秋後執行斬首處決,俗稱「出紅差」。為什麼叫「紅差」?解釋有三:一曰砍頭,斷首之時血噴滿地,血染黃土;二曰劊子手一身粗麻赤紅行頭,頭裹紅頭巾,懷裡抱的鬼頭刀,刀無鞘,刃不見天,全憑一幅赤紅的蒙刀布罩著;三曰驗明正身當場紅筆勾魂,在處決罪犯名字上用硃筆惡狠狠地打個對鉤,剩下的就是「喀嚓」一聲。
辛酉事變後,肅順被判菜市口斬首,這在當時轟動全國,整個京師震動。北京的老百姓都把英法聯軍侵略北京的賬記到肅順頭上了,認為是肅順誤國賣國,招致京城陷落。在給肅順「出紅差」的日子裡,從宣武門到菜市口街道兩旁擠滿了憤怒的人群,就連兩旁酒樓茶肆的人也顧不上講究身份派頭了,紛紛踩著桌子蹬著椅子。街道兩旁人群中吐唾沫扔果皮的不計其數,押解的刑部官員也憑空挨了不少冤枉。肅順在菜市口當斬之時罵聲不絕,直立不跪,最後行刑的劊子手硬是打斷雙腿才算跪下。在菜市口刑場,肅順也算是條漢子。
二十八年後,菜市口血光映天,一位近代史上的奇人偉人被斷首菜市口,他就是「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譚嗣同死得壯烈、輝煌、大氣。據說譚嗣同走向菜市口一路上在站籠中從容自若,面無苦色。鶴年堂前早已搭好監斬的官棚,監斬官就是大名鼎鼎的當朝軍機大臣剛毅。就在譚嗣同臨死之際,他突然叫住剛毅,很輕蔑但也很嚴肅地示意還有幾句話要說。剛毅是慈禧的忠實爪牙,見此狀忙叫左右帶走譚嗣同,示意快斬,與死囚無言。慌亂之中把案台上的硃筆都帶落到地上。譚嗣同向四周微笑一下,大步走向菜市口中央。
死在菜市口的「戊戌六君子」,都死得浩然正氣。像死時年僅二十三歲的楊銳頭顱落地還兩目圓瞪,鮮血從脖頸中噴出,「血吼丈餘」,後人評「冤憤之氣,千秋尚凜然矣」。劉光第遇難時,劊子手手起刀落,血流如湧,無首之軀竟不倒,驚嚇得整個菜市口鴉雀無聲,皆焚香求祥。
【二】
作為京師有名的刑場,菜市口成為當時京城的一大看點。
每逢秋日,被判死刑的罪犯押解出獄,出宣武門到菜市口,有身份的坐騾馬拉的站籠刑車,沒有身份的則被武裝押送戴枷上鐐,臨終過鬧市。有身份使上「送行」銀子的,劊子手會叫一聲:爺!我伺候你走,也是吃哪碗飯辦哪樁差,您放心走好。劊子手手上的勁掌握得非常准,斷頭不掉頭,以便於人家家人抬屍,縫上頭落個整屍下葬。要是碰上沒地位沒使銀子的,提刀斬首抬腳蹬屍,一句客氣話都沒有。
當時的菜市口兩旁鋪面已不少,每逢「出紅差」,街市兩旁都熱鬧非凡。不知為什麼,人們都歡喜看那極其殘酷的一幕,懷著極大興趣喜氣洋洋地欣賞著別人生命的殘酷終止。
「出紅差」時先張貼佈告,臨到「出紅差」時臨街的店舖都要在門口放一張條案,上面擺著三碗白酒,有的還放著酒壺,壺嘴朝外,示意送行。大講究的店舖還要擺上幾碗蒸菜。犯人可以不停不看,可以不吃不喝,但送人上黃泉路上不能沒有酒沒有菜。在誰家門口喝了酒吃了菜,誰家就積德有報。店舖前要挂紅綢子貼紅對子,像辦喜事一樣。請教過一位知情懂行的老人,答曰:閻王爺有知會在賬目簿上記下功德。
那年月,菜市口名氣旺,「出紅差」比老北京吉祥戲院唱戲還紅火。
一位朋友考評:菜市口一次殺人最多的是光緒初年,因一件盜皇陵的大案一次被判處死刑的就有七十多人,秋後監斬,光兵勇就出動數百人,拉蓋屍席的馬車就七八輛,監斬官騎著高頭大馬,戎裝持刀,殺氣騰騰,兩邊押解官兵刀出鞘,箭上弦,鳴鑼開道,煞是森嚴。因斬處的是土匪,怕搶劫法場,據說連街道兩旁的送魂酒都免了。菜市口地方不大,犯人按規矩由東向西兩行排開。時辰一到,報時官扯破嗓門大聲報時,監斬官手握硃筆,連連勾畫,劊子手各就各位,從東到西,依次砍頭。因犯人太多,劊子手少,砍上一氣也氣短手軟,這時有人托上紅托盤,上面有三大白瓷盅,一盅是水,一盅是茶,一盅是酒,喝什麼全在劊子手。據那位朋友考證說,一般是先含一盅水,是清水,漱漱口,吐了;再幹那盅酒,也是含在嘴裡不喝,噴在鬼頭刀刃上,讓刀喝酒;最後那盅茶是要喝的,喝了以後再拖刀砍頭。對於跪在後面等著行刑的犯人來說,這太殘酷了,眼看著一顆顆人頭落地,一腔腔熱血如此噴流,還要等到劊子手清口、噴酒、歇勁兒、換刀,早就嚇得昏死過去了。
- 關鍵字搜索:
- 戊戌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