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在茶桌或者飯桌上,曲起手指輕叩桌面,對給自己倒茶的人表示感謝的多起來了。這種風俗源於廣東,風行全國。曾經對一位廣東朋友開玩笑說:「埋單」這個詞,從粵語變成普通話,是廣東最厲害的拳頭產品。現在想來,還有曲指代跪「謝茶」的這個動作。
一般人都是曲起四指,以其中的食指和中指輕敲的。兩指是代表雙腿,曲而輕叩代表下跪。相傳,當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訪,來到廣州,君臣一行來到一家茶館,皇帝扮演普通人很進入角色,一時興起,抓起茶壺就給臣僚斟茶。臣僚們一下子慌了手腳,不跪謝有欺君之罪,要跪謝又暴露身份,其中一人急中生智,用食指和中指曲成跪狀,輕點桌面,才算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其餘人一看,連忙紛紛仿效。後來就在民間流傳開了,成了一種飲茶的禮俗。據說,廣東人行此禮還有講究。到人家家裡,主人給客人倒茶時,如果客人是獨自一人,就用中指敲;如果是夫婦兩人同去,就用中指和食指一起敲;如果全家老小都去了,那就由年長者用五個手指同敲。聽上去很有道理,但是我疑心要有鷹一般犀利的眼神,才能看出其中的細微區別。
在外面飲茶,茶壺裡的水喝完了,需要續水,客人往往將茶壺蓋揭開,擱在茶壺口邊,服務員看見了不須說明就會過來添水。這也是源自廣東的規矩,也是始於清代。據說當時廣州有八旗子弟游手好閑,到處生事。一日,提著鳥籠上茶館,喝完茶後將籠中小鳥塞進茶壺,蓋上壺蓋,大聲叫堂倌續水,堂倌不知有詐,蓋子一揭,小鳥衝出,八旗子弟就說放走了珍鳥,高價索賠。店主明知對方敲詐,也只好自認晦氣息事寧人。從此,茶館吸收慘痛教訓,定下規矩:茶客要求續水,必須自己打開茶壺蓋。到了今天,已是約定俗成:要續水,客人盡可「免開尊口」,但需「一舉手之勞」掀開蓋子。
過去的茶館,深諳和氣生財的道理,處處與人方便。一些地方(如天津等)茶樓數人同去可以一壺數杯,也可以自備茶葉茶樓代泡。茶客中途離開,可以保留座位,回來接著喝。不過各地規矩稍有不同:北京外出時是將茶碗扣在桌上,吩咐堂倌一聲;紹興是將茶杯蓋仰天放在桌上,表示「暫時離開,請勿佔位」,如此等等。絕無只敬錢袋不敬人的勢利眼和窮凶極惡「搶錢」的吃相,偏偏這兩款腔調如今是很普遍的了。
客來敬茶或茶館相聚,一般主人為了表示敬客之意,會避免將壺口對著客人。這是因為「尊壺者,面其鼻」(《禮記·少儀》)所謂「鼻」,是指壺柄,壺柄為尊,相對的壺口就為卑了。所以應該避免壺口對著客人以免不敬。雖說許多人未必在意,甚至對此全不知情,但是待客之道總是週全些為好。
上世紀30年代以前,上海的茶館流行「茶客功架」。老茶客上茶館,向堂倌要茶時不開口,而是用手勢示意。比如要喝綠茶,就把食指伸直;要喝紅茶,食指就彎曲;要喝花茶,五指伸出微彎形如菊花,這是要菊花茶,伸手握拳狀是玳玳花茶,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碰合一起,則是要茉莉或者珠蘭花茶,這個手勢表示小花型花茶。如果只喝白開水,就只伸出一個小指。這種作派如同戲劇演員的功架,所以被稱為「茶客功架」。如今早已廢止。這一點,我想再懷舊的人也不會試圖讓它復辟,因為如今茶葉品種太多了,伸直了食指,怎麼表示得清龍井、毛峰、雲霧、猴魁、毛尖、銀針、碧螺春等數以百計的綠茶?何況還有明前、雨前,特級、一級的等級。如果還講茶客功架,要麼是練雜耍,要麼是打啞謎。現在的服務員也沒耐心陪你玩默契。
茶禮、茶規講不講都不打緊,只是這年復一年茶館裡的人情味只管淡下去,卻是讓人黯然傷神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一般人都是曲起四指,以其中的食指和中指輕敲的。兩指是代表雙腿,曲而輕叩代表下跪。相傳,當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訪,來到廣州,君臣一行來到一家茶館,皇帝扮演普通人很進入角色,一時興起,抓起茶壺就給臣僚斟茶。臣僚們一下子慌了手腳,不跪謝有欺君之罪,要跪謝又暴露身份,其中一人急中生智,用食指和中指曲成跪狀,輕點桌面,才算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其餘人一看,連忙紛紛仿效。後來就在民間流傳開了,成了一種飲茶的禮俗。據說,廣東人行此禮還有講究。到人家家裡,主人給客人倒茶時,如果客人是獨自一人,就用中指敲;如果是夫婦兩人同去,就用中指和食指一起敲;如果全家老小都去了,那就由年長者用五個手指同敲。聽上去很有道理,但是我疑心要有鷹一般犀利的眼神,才能看出其中的細微區別。
在外面飲茶,茶壺裡的水喝完了,需要續水,客人往往將茶壺蓋揭開,擱在茶壺口邊,服務員看見了不須說明就會過來添水。這也是源自廣東的規矩,也是始於清代。據說當時廣州有八旗子弟游手好閑,到處生事。一日,提著鳥籠上茶館,喝完茶後將籠中小鳥塞進茶壺,蓋上壺蓋,大聲叫堂倌續水,堂倌不知有詐,蓋子一揭,小鳥衝出,八旗子弟就說放走了珍鳥,高價索賠。店主明知對方敲詐,也只好自認晦氣息事寧人。從此,茶館吸收慘痛教訓,定下規矩:茶客要求續水,必須自己打開茶壺蓋。到了今天,已是約定俗成:要續水,客人盡可「免開尊口」,但需「一舉手之勞」掀開蓋子。
過去的茶館,深諳和氣生財的道理,處處與人方便。一些地方(如天津等)茶樓數人同去可以一壺數杯,也可以自備茶葉茶樓代泡。茶客中途離開,可以保留座位,回來接著喝。不過各地規矩稍有不同:北京外出時是將茶碗扣在桌上,吩咐堂倌一聲;紹興是將茶杯蓋仰天放在桌上,表示「暫時離開,請勿佔位」,如此等等。絕無只敬錢袋不敬人的勢利眼和窮凶極惡「搶錢」的吃相,偏偏這兩款腔調如今是很普遍的了。
客來敬茶或茶館相聚,一般主人為了表示敬客之意,會避免將壺口對著客人。這是因為「尊壺者,面其鼻」(《禮記·少儀》)所謂「鼻」,是指壺柄,壺柄為尊,相對的壺口就為卑了。所以應該避免壺口對著客人以免不敬。雖說許多人未必在意,甚至對此全不知情,但是待客之道總是週全些為好。
上世紀30年代以前,上海的茶館流行「茶客功架」。老茶客上茶館,向堂倌要茶時不開口,而是用手勢示意。比如要喝綠茶,就把食指伸直;要喝紅茶,食指就彎曲;要喝花茶,五指伸出微彎形如菊花,這是要菊花茶,伸手握拳狀是玳玳花茶,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碰合一起,則是要茉莉或者珠蘭花茶,這個手勢表示小花型花茶。如果只喝白開水,就只伸出一個小指。這種作派如同戲劇演員的功架,所以被稱為「茶客功架」。如今早已廢止。這一點,我想再懷舊的人也不會試圖讓它復辟,因為如今茶葉品種太多了,伸直了食指,怎麼表示得清龍井、毛峰、雲霧、猴魁、毛尖、銀針、碧螺春等數以百計的綠茶?何況還有明前、雨前,特級、一級的等級。如果還講茶客功架,要麼是練雜耍,要麼是打啞謎。現在的服務員也沒耐心陪你玩默契。
茶禮、茶規講不講都不打緊,只是這年復一年茶館裡的人情味只管淡下去,卻是讓人黯然傷神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茶禮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