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知識份子,有很多都是能預知過去未來的高人。他們寫的文章,表面一看好像沒有什麼,其實有著很深的意義和思想內涵,有些簡直就是對未來大事的預言。只有到了那件事發生時,人們才會有所領悟。近來讀書,讀到了宋末思想家鄧牧的文章,就感到很不一般。史書中說這個人和一些道士有著比較密切的關係,"讀莊、列,悟文法,下筆追古作者。及壯,視名利薄之,遍遊方外,歷覽名山。逢寓止,輒杜門危坐,晝夜唯一食。"晚年過著隱居生活。從他的文章看,也極像出自一個道人手筆。
鄧牧生於1247年,去世於1306年。他所在的那個時代,恰好是宋末元初,他就是這個時候的思想家。鄧牧是錢塘人,就是現在的浙江杭州市。宋亡以後,他終生不做官,不娶妻,表現出了很高的氣節,世人都稱其文行先生。著有《伯牙琴》,著作有著很深的思想內涵。鄧牧認為,喜治厭亂的百姓屢冒性命危險起來造反,那是官逼吏迫的結果。下邊我們就把他寫的一個小品《楚佞鬼》介紹給讀者,並對內容作一點分析:
◆《楚佞鬼》譯文
楚地本來沒有鬼,但是這麼一天,有鬼降臨到了楚地。鬼花言巧語地對楚人說:"是天帝讓我來治理你們這片土地,我能給你們帶來幸福,讓你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人們都感到很吃驚,來不及想明白是怎麼回事,就向它表示了願意聽從它的治理。人們把鬼供奉在神廟裡,天天祭祀,跪著給它進獻牲畜,並把自己的財產交給了它。
社會上的一些無賴之徒,看到鬼的勢力很強大,就都跑來投靠它。這樣的無賴之徒越聚越多,就好像奴婢服從主子一樣。就這樣還嫌不夠,這些無賴之徒還讓他們的妻子兒女也這樣作。由於鬼氣的影響,這些人變得言語、行動都和鬼一模一樣了。於是,這些人依仗鬼的勢力,在老百姓面前橫行霸道,無惡不作。凡是不願依附鬼的人,這些無賴就必定在鬼跟前說壞話,讓他們遭受迫害。由於鬼和無賴這麼禍害民眾,所以這裡的老百姓生活越來越貧困。
天神知道了這件事後,就來到了楚地,非常氣憤地譏笑鬼說:"你算個什麼東西?你不過就是個妖怪,卻來這裡享受人間祭祀,還這樣沒完沒了地作威作福!"於是轟轟的雷聲迅猛而激烈地響了起來,廟宇被震坍塌,無賴也都被震死了,楚地的禍患平息了,從此人們又過上了沒有鬼怪的生活。
你以為那鬼怪的勢力是可以長期存在並永遠依仗的嗎!
怎麼樣,這樣的小故事說它是預言不為過吧?你要說這故事是宋朝人寫的,人們一定不信,怎麼看著和現在的情況那麼像呢?越看越是現在人編的故事。那好,我就把這個故事的原文抄寫在下邊,讓大家看看這個鄧牧有多神。
◆《楚佞鬼》原文
有鬼降於楚曰:"天帝命我治若土,余良威福而人。"眾愕然,共命唯謹,祀之廟,旦旦薦血食,跪而進之,將幣。
市井亡賴附鬼者益眾,以身若婢妾然;不厭,及妻若女。鬼氣所入,言語動作與鬼無不類,乃益倚氣勢,驕齊民。凡不附鬼者,必譖(讀zèn,讒言)使之禍。齊民由是重困。
天神聞而下之,忿且笑曰:"若妖也,而廟食於此,作威福不已!"為興疾霆,碎其廟,震無賴以死,楚禍遂息。
彼以鬼氣勢可常倚哉!
文章來源於鄧牧的《伯牙琴.二戒學柳河東》,全文不過100多字。我不知道當時鄧牧是出於一種什麼想法而寫這一百多個字的小品,現在來看這些文字,卻實很讓人吃驚。這其中的"市井亡賴附鬼者益眾","鬼氣所入,言語動作與鬼無不類","凡不附鬼者,必譖使之禍"以及天神滅鬼霹廟等文字描述都是很傳神的。也許鄧牧不是有意要作預言,生活在七百多年的鄧牧不知道他所寫的是當今正在要發生的事,他的文字和後來出現的事是巧合。但我是不相信巧合的,如果鄧牧不知道他寫的事要發生,也不是有意要作預言,那就是冥冥之中有力量要他這樣寫,這就是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當然,更大的可能就是鄧牧就是一個得道的高人,鄧牧在《伯牙琴自序》中就表示了他希望能有知音讀懂他的文字。他說: "伯牙雖善琴者,鍾子期死,終身不復鼓,知琴難也!今世無如音,余獨鼓而不已,亦愚哉?然伯牙破琴絕弦,以子期死耳,余未嘗遇子期,焉知其死不死也?故復存此。"他在後序中又說,伯牙琴中的詩文"有若禮法士嚴毅端重者;有若逸民恬淡閑曠者;有若健將忠壯激烈者;有若仙人綽約靖深者;有若神人變化不可測者。余自如如此,未知或者知我何如也?"《楚佞鬼》就是一篇"若仙人綽約靖深者"和"若神人變化不可測者"的文章,鄧牧以"三千年後必有揚子雲"的話來說明後代必有知音。
現在重讀這些文字,人們難道不震驚嗎?還不該驚醒嗎?那些"倚氣勢,驕齊民"的無賴的好運不長,卻落了個為鬼陪葬的下場,這是一切依仗邪惡勢力作惡的壞人應該引為借鑒的。 来源:
鄧牧生於1247年,去世於1306年。他所在的那個時代,恰好是宋末元初,他就是這個時候的思想家。鄧牧是錢塘人,就是現在的浙江杭州市。宋亡以後,他終生不做官,不娶妻,表現出了很高的氣節,世人都稱其文行先生。著有《伯牙琴》,著作有著很深的思想內涵。鄧牧認為,喜治厭亂的百姓屢冒性命危險起來造反,那是官逼吏迫的結果。下邊我們就把他寫的一個小品《楚佞鬼》介紹給讀者,並對內容作一點分析:
◆《楚佞鬼》譯文
楚地本來沒有鬼,但是這麼一天,有鬼降臨到了楚地。鬼花言巧語地對楚人說:"是天帝讓我來治理你們這片土地,我能給你們帶來幸福,讓你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人們都感到很吃驚,來不及想明白是怎麼回事,就向它表示了願意聽從它的治理。人們把鬼供奉在神廟裡,天天祭祀,跪著給它進獻牲畜,並把自己的財產交給了它。
社會上的一些無賴之徒,看到鬼的勢力很強大,就都跑來投靠它。這樣的無賴之徒越聚越多,就好像奴婢服從主子一樣。就這樣還嫌不夠,這些無賴之徒還讓他們的妻子兒女也這樣作。由於鬼氣的影響,這些人變得言語、行動都和鬼一模一樣了。於是,這些人依仗鬼的勢力,在老百姓面前橫行霸道,無惡不作。凡是不願依附鬼的人,這些無賴就必定在鬼跟前說壞話,讓他們遭受迫害。由於鬼和無賴這麼禍害民眾,所以這裡的老百姓生活越來越貧困。
天神知道了這件事後,就來到了楚地,非常氣憤地譏笑鬼說:"你算個什麼東西?你不過就是個妖怪,卻來這裡享受人間祭祀,還這樣沒完沒了地作威作福!"於是轟轟的雷聲迅猛而激烈地響了起來,廟宇被震坍塌,無賴也都被震死了,楚地的禍患平息了,從此人們又過上了沒有鬼怪的生活。
你以為那鬼怪的勢力是可以長期存在並永遠依仗的嗎!
怎麼樣,這樣的小故事說它是預言不為過吧?你要說這故事是宋朝人寫的,人們一定不信,怎麼看著和現在的情況那麼像呢?越看越是現在人編的故事。那好,我就把這個故事的原文抄寫在下邊,讓大家看看這個鄧牧有多神。
◆《楚佞鬼》原文
有鬼降於楚曰:"天帝命我治若土,余良威福而人。"眾愕然,共命唯謹,祀之廟,旦旦薦血食,跪而進之,將幣。
市井亡賴附鬼者益眾,以身若婢妾然;不厭,及妻若女。鬼氣所入,言語動作與鬼無不類,乃益倚氣勢,驕齊民。凡不附鬼者,必譖(讀zèn,讒言)使之禍。齊民由是重困。
天神聞而下之,忿且笑曰:"若妖也,而廟食於此,作威福不已!"為興疾霆,碎其廟,震無賴以死,楚禍遂息。
彼以鬼氣勢可常倚哉!
文章來源於鄧牧的《伯牙琴.二戒學柳河東》,全文不過100多字。我不知道當時鄧牧是出於一種什麼想法而寫這一百多個字的小品,現在來看這些文字,卻實很讓人吃驚。這其中的"市井亡賴附鬼者益眾","鬼氣所入,言語動作與鬼無不類","凡不附鬼者,必譖使之禍"以及天神滅鬼霹廟等文字描述都是很傳神的。也許鄧牧不是有意要作預言,生活在七百多年的鄧牧不知道他所寫的是當今正在要發生的事,他的文字和後來出現的事是巧合。但我是不相信巧合的,如果鄧牧不知道他寫的事要發生,也不是有意要作預言,那就是冥冥之中有力量要他這樣寫,這就是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當然,更大的可能就是鄧牧就是一個得道的高人,鄧牧在《伯牙琴自序》中就表示了他希望能有知音讀懂他的文字。他說: "伯牙雖善琴者,鍾子期死,終身不復鼓,知琴難也!今世無如音,余獨鼓而不已,亦愚哉?然伯牙破琴絕弦,以子期死耳,余未嘗遇子期,焉知其死不死也?故復存此。"他在後序中又說,伯牙琴中的詩文"有若禮法士嚴毅端重者;有若逸民恬淡閑曠者;有若健將忠壯激烈者;有若仙人綽約靖深者;有若神人變化不可測者。余自如如此,未知或者知我何如也?"《楚佞鬼》就是一篇"若仙人綽約靖深者"和"若神人變化不可測者"的文章,鄧牧以"三千年後必有揚子雲"的話來說明後代必有知音。
現在重讀這些文字,人們難道不震驚嗎?還不該驚醒嗎?那些"倚氣勢,驕齊民"的無賴的好運不長,卻落了個為鬼陪葬的下場,這是一切依仗邪惡勢力作惡的壞人應該引為借鑒的。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鄧牧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