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源於中國家喻戶曉的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相傳夏歷七月七日的夜晚,是牛郎與織女在天河相會的日子,民間就有婦女乞求智巧之事,因此「七夕」除被稱為「雙七節」、「香橋會」外,還有「乞巧節」、「巧節會」之稱。「七七」之夜,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共結百年之好的時候,更是才女們一展才華、巧女們爭奇斗巧的時候,也是家庭和睦、老幼和諧、共享天倫的時候。
「七夕」起源甚早,大約就是從星座名稱衍變而來,較早記載出現在《詩經‧小雅‧大東》。而到了漢代,已經出現了描寫牛郎織女故事的雛形。《古詩十九首》就動情地描述著:「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同時在《淮南子》一書中,就有「烏鴉填河成橋而渡織女」的傳說。到了晉朝已經出現了向牛女二神祈求賜福的活動,這就是後來「乞巧」活動的萌芽。歷代民間,還有「七娘會」、「水上浮」、「聽私語」、「接牛女淚」、「乞雙七水」等風俗。
這些節日習俗都是圍繞著牛郎織女相知相愛的傳說故事展開的,七夕節日文化的內核就是傳達對美好情感的讚賞,對完滿婚姻的嚮往和追求,是名符其實的中國人自己的「愛情節」。它不但是中國傳統節日裡最富浪漫色彩的節日,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愛情節。
七夕節僅從記載來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比西方情人節要早二百餘年,演化成節日則要早三百多年。此外,中國的七夕節除了愛情元素外,還有其它如乞巧、乞美、乞子、乞年,包含了對智慧、美麗、生子、豐收等很多方面的民俗文化,內涵更為豐富。西方情人節就比較單純了,僅限於愛情。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七夕」起源甚早,大約就是從星座名稱衍變而來,較早記載出現在《詩經‧小雅‧大東》。而到了漢代,已經出現了描寫牛郎織女故事的雛形。《古詩十九首》就動情地描述著:「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同時在《淮南子》一書中,就有「烏鴉填河成橋而渡織女」的傳說。到了晉朝已經出現了向牛女二神祈求賜福的活動,這就是後來「乞巧」活動的萌芽。歷代民間,還有「七娘會」、「水上浮」、「聽私語」、「接牛女淚」、「乞雙七水」等風俗。
這些節日習俗都是圍繞著牛郎織女相知相愛的傳說故事展開的,七夕節日文化的內核就是傳達對美好情感的讚賞,對完滿婚姻的嚮往和追求,是名符其實的中國人自己的「愛情節」。它不但是中國傳統節日裡最富浪漫色彩的節日,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愛情節。
七夕節僅從記載來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比西方情人節要早二百餘年,演化成節日則要早三百多年。此外,中國的七夕節除了愛情元素外,還有其它如乞巧、乞美、乞子、乞年,包含了對智慧、美麗、生子、豐收等很多方面的民俗文化,內涵更為豐富。西方情人節就比較單純了,僅限於愛情。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七夕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