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談戀愛為什麼又叫拍拖呢

 2007-09-12 06:5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拍拖原為珠江口一帶航運俗語。珠江口航運發達,通常大船載貨並拖小船一艘,主航道大拖小;近岸時,大船吃水深,難以靠岸,此時小船便卸貨上岸,來回相依。後以此形象比喻男女戀愛時的互相關心和難舍難分,約定俗成,謂 之「拍拖」也!而原意反湮滅,鮮為人知。

戀愛中人又有多少是真正的「拍拖」呢?人生海洋裡,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相攜與共,永遠拍拖!

花尾渡,是二十世紀廣東水路客運全盛時期的一種內河運輸工具,船體碩大,「樓」高三層。上層為餐樓(一等客艙),中層名公艙(二等客艙),下層及船首均為貨艙。花尾渡以其不設動力機艙為特點,由小火輪(俗稱「溫底」)拖帶。裝修漂亮的花尾渡行駛於水上,狀如天鵝流弋。晚間船身霓虹放亮,遠遠看去有若燈山。因其容量大、噪音小而深受旅客歡迎。

「拍拖」是花尾渡運行時的一種操作方法。試以廣州為例,舊時內河船碼頭設在長堤一帶,河面複雜,船艇很多。而花尾渡與小火輪之間的拖纜長達10丈,迂迴靠泊無法操作,因此在出港啟行時採取「拍拖」的辦法:即兩船併攏,中間用粗纜扣牢。兩船一長一短,互相依偎,追波逐浪,有如情侶逛街。後來,這一航運用語——「拍拖」便演化成男女之間談戀愛的代名詞。

船離廣州拍拖至南石頭,便要停船報關。此處河面已變寬,於是便開始「放拖」,小火輪用拖纜拖帶著花尾渡,逕行駛向目的港。到碼頭靠岸後便實行「甩[led]拖」,小火輪自去下錨碇泊,宣告本次航行結束。

隨著拍拖一詞的演化,「甩拖」也被用於形容情侶分手,這個帶俏皮意味而又頗為形象的廣州俗語,解放前很長一段時間是相當流行的。拍拖一詞本發源於廣州,但在香港,到目前仍很時興,各種報刊關於娛樂圈中人的報導,此詞使用頻率很高。而今,曾經盛極一時的花尾渡早已無蹤可尋,但由花尾渡產箋「拍拖」一詞卻在香港用得大行其道,這種語言現象是很值得玩味的。

「拍拖」的起源

拍拖,「談戀愛」的同意詞。「拍拖」並不是外來語,它源自粵語方言。大約清朝末期,在廣東內河航行的客船都由一艘形體較小的蒸汽火輪船用繩索拖著航行,兩船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這種航行方式俗稱「拖渡」。當客船航行到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時,河道變窄,小火輪便要靠在客船旁邊並列拖著客船航行。粵語中將靠在一起稱之為「拍」,於是便將大小兩船相靠並行稱為「拍拖」。「拍拖」一詞便由此產生。民國以後,廣東人得風氣之先,男女相悅時在街上相伴而行,人們便哂笑稱之為「拍拖」。後來「拍拖」就作為「談戀愛」的代名詞而逐漸流行開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