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在美國定居的一位臺灣女畫家做客,正好碰上畫家在給一個中國小女孩教中文,一位頗有風度的白人女士坐在一旁等候。
我上前和這位白人女士打招呼,各自做了自我介紹。原來她叫Marsha,是密蘇里大學商學院的教授。而那個正在學中文的女孩叫Amy,是她9年前從中國福州領養來的。她每週兩次帶Amy來這裡學中文,每次一個小時。
我正好來自福州,便饒有興趣地問起她領養福州女孩的經過。
Marsha告訴我,她結婚多年,一直沒生孩子。1997年1月,她和丈夫決定去領養一個女孩。因為中國政府允許外國人領養孩子,於是他們就通過美國的相關機構向中國的民政部門提出申請。17個月後,她得到消息說,在福州有一個出生一週後被遺棄的女嬰,現在已經7個月大了,並附有女嬰3個月時的身體檢查記錄和照片。1998年6月,她和其他12個美國家庭組成的"領養團"來到中國,Marsha在向兒童福利院捐款3000美元後,領養了這個後來叫做Amy的福州女孩。
我在美國常常看到白人帶著黃皮膚的孩子,不用問就知道是從國外領養來的。於是,我就問Marsha:為啥美國人不在本國領養孩子,而喜歡到國外去領養孩子呢?她說,在美國國內領養孩子很困難,因為大家都很愛孩子,除非個別媽媽因為吸毒、酗酒把孩子遺棄的。所以,那些不能生育的或者想要更多孩子的人,就到國外去領養,而中國是美國家庭從海外領養孩子的最大來源國。
Marsha說,她知道中國的孩子被遺棄多半是因為身體有缺陷,所以她發起建立了一個名為"Fujiankids.org"(福建孩子)的網站,專門介紹福建孤兒和各地孤兒院的情況,呼籲人們為這些孩子獻愛心(見題圖)。據她介紹,4年多來,有上千人訪問過該網站,獲得捐款超過10萬美元。這些錢將通過美國在中國的非盈利機構,用於福建孤兒的醫療。
2006年暑假,Marsha和丈夫帶著9歲的Amy首次回到她的出生地福州,並特地帶Amy到被遺棄的地點某派出所前看了看。他們去北京、西安旅遊,到成都去看大熊貓,還到福建農村看望孤兒。Marsha說,她在閩東的寧德、福安贊助了12個孤兒,每人300美元。
Amy從小在美國長大,除了長相像中國人,其他方面和美國孩子已經完全一樣。Marsha告訴我,帶Amy到中國,讓她學中文,是希望她知道自己來自中國,不要失去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
密蘇里大學亞洲中心曾組織過一次領養中國兒童的家庭聚會,7個美國家庭帶著他們從中國領養的孩子前來參加活動,我和太太、女兒都去當志願者,教這些和我們長得一樣卻不會講漢語的孩子如何使用筷子,和他們一起玩老鷹抓小雞的遊戲,讓他們從中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見上圖)
據美國媒體報導,近10年來,被外國家庭領養的中國兒童大約有5萬到6萬,其中80%被美國家庭領養。2006年,中國政府調整了有關外國家庭領養中國兒童的政策,對領養家庭的資格做了更嚴格的規定。過於肥胖者、未婚家庭、年收入低於8萬美元的家庭,都被認為不符合領養資格。據統計,在過去的5年中,打算領養中國孩子的美國家庭數量幾乎翻了一番。但由於新政策的條件限制,2005年美國家庭從中國領養的兒童人數是7900人,而2006年降低到6500人。
一些美國家庭轉而到俄羅斯或非洲國家領養兒童。教我們英語口語的志願者Greg,她太太生了3個孩子,又先後從俄羅斯領養了3個小孩,其中兩個兔唇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一個性格孤僻。我去過Greg家,知道他生活並不寬裕,太太在家全職帶5個小孩(最大的兒子已經搬出去住了),他一個人在外打三份工,每週還要抽出一個晚上來教會教我們口語。我問他,為什麼自己有孩子還要領養小孩,而且是先天不足的孩子?他說,我們喜歡孩子,那些不夠健康的孩子更需要愛。
- 關鍵字搜索:
- 告訴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