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最後一年,寒假,隨母親去南京姨姨家玩兒。一天,母親和姨姨照例去逛街了,姨父茶罄,團團的轉了幾圈兒以後,將了我直奔茶鋪。茶鋪的名字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也是公營的,與家鄉的茶葉只在百貨店中寄居一角大不相同之處,是整個店是專賣茶葉的。長七短八的茶葉目不暇給,姨父買的是"特級烏龍茶"。回家後姨父請我品嚐,很苦很澀。那個時候,覺得還是茉莉花味兒的茶葉末兒,好喝些。
只是從此,知道了還有各色名目的茶葉,味兒也大不相同。工作以後,得閑,從花茶開始,換綠茶,換普餌茶,直換到現今喝的鐵觀音。茶葉的香味是從花香,到清香,到異香,再到——觀音韻!
昔神農氏得茶而解百毒,可見茶最初是被當作解毒的草藥而認知的,談不到"香"。最早"一日不可無茶"的是羌人和西北的遊牧部落,他們喝茶的方法是,煮!至今藏區還在延用這種古老的喝茶方式,將磚茶砸碎了用大鋁壺在火爐上煮,牧人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同時,還大口的喝"復茶"。據一些學者分析,茶葉對缺乏蔬菜的遊牧民族來說,有一種微妙的補給關係。這也可能是他們衷情於茶的主要原因。要指出的是,這種茶不能說"香",但風味獨到。
唐太宗被尊為"天可汗"後,定居在長安的胡人越來越多,他們不但給大唐帶來了《霓裳羽衣曲》,也帶來了煮茶的生活習慣。京都一時茶貴,雲貴四川的茶葉種植也迅速向東蔓延。到明清,茶葉已覆蓋中華半壁山河了。
陸羽寫了一篇《茶經》以後,閑的無聊的士大夫們便把喝茶推到了越來越高的位置。喝茶的名目更加繁複,花樣不斷翻新,器具日趨考究,甚至於煮茶的水要泉水,煮茶的人要佳人!
宋徽宗不但好字畫,還興致盎然的和群臣大斗其茶,可見茶在宋時風靡一時!天子要喝茶!當然對茶葉的採、制、型、色、香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喝茶已不但要香,更要雅!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無疑也是愛喝茶的,他一紙詔書把茶農從繁複的制茶工藝中解脫了出來,使葉茶成為茶的主流。可這並沒有阻滯君子們對於茶的熱情,明清兩代,喝茶已經衍生成為"文化",成為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了。
眼下,茶葉已經不是在茶鋪中賣了,而是"茶城"!不愛逛,眼暈!
茶,淺嘗者欲其香,深諳者愛其韻。於韻,獨愛"觀音韻"。幾年前,與朋友口沫四濺的侃茶,友興致勃發,於茶櫃深處求出一小包茶葉,捧在手中曰:"特級鐵觀音,我自己都不捨得喝的,----"煮水,砂壺,衝出,一室清香!入口,獨霸乾坤!從此,愛喝鐵觀音!
茶韻貴天成,品,香入於口鼻,韻透徹肌骨,凡念不生,百毒莫侵。難怪有人說:近乎道!
2008.3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茶香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