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憂鬱青春 早求助 少Blue!

 2008-10-12 14:5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四分之一的大學生處於憂鬱情緒中,有必要尋求外界協助。

究竟現代學生是因為個性「草莓」,還是所承受的壓力的確比過去既多且大呢?且來聽聽專家教學子如何走出憂鬱情緒。 

國內長期推動憂鬱症防治與情緒檢測的董氏基金會,最近公布了連續四年進行的大學校園調查,結果發現有超過22%的大學生有明顯的憂鬱情緒,需尋求適當的協助! 

這項調查,以全國57所大學院校之大學生為對象所進行施測,發出6,840份問卷,回收6,028份問卷,有效問卷為5,655份。受訪者中,男生佔49.0%,女生佔51.0%。 

生涯壓力獨佔鰲頭

根據調查,大學生壓力來源的前5名,分別是「未來生涯發展」佔35.8%,其次為「自己的經濟狀況」佔21%,次之為「課業、考試成績不佳」佔18.5%、再則為「身材外貌」佔14.1%及「擔心家中經濟狀況、債務問題」佔14.0%。 

與2005年董氏基金會調查的結果相對照,發現「未來的生涯規畫」同樣佔壓力源的第一位,「與異性及人際關係」則已不再排在前幾名了。 

董氏基金會從學生日常生活基本資料得知,現有70%的大學生其學費來源、80%的大學生生活費主要來源是由家庭提供,大環境總體經濟的衰退,確實成為大學生的壓力來源。 

向朋友同學求助 

受訪大學生中,心情不好,壓力很大、很悶時,經常或總是求助的對象依序為:「自己想辦法處理」、「朋友(非大學同學)」、「大學同學」、其次為「男女朋友」。家人當中,則以「母親」為最主要的求助對象。 

在紓解壓力的方式上,有明顯憂鬱情緒的大學生,在壓力大、心情很悶時,經常或總是選擇的紓解方式,依序為「自己上網」、「休息或睡覺」和「網路實時通訊軟體」,再次為「自己看電視或電影」,均屬於非對外求助的紓解方式,顯示有必要加強再教育,鼓勵大學生向外求助。 

至於調查發現:大學生的「母親」學歷越高者,其孩子的憂鬱程度優較高的現象。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陳永興指出,這可能與多數母親與孩子互動較多,孩子較易感受來自母親的期望。這也間接顯示孩子的自我期許超過其能力。







 







来源:人間福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