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蘆笛: 光緒死因獻疑 (圖)

 2008-11-30 22:2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光緒入殮時所穿衣物也成了驗明其死因的證據

一、百年疑案終獲"破解"

最近國內媒體報導,國內多家機構聯手,化驗了光緒皇帝遺體的頭髮、遺骨和衣服,發現光緒的頭髮截段和衣物上含有劇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而其腐敗屍體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頭髮上的砒霜總量就已高達約201毫克,其攝入體內的砒霜總量明顯大於致死量。研究者們認為,光緒"胃腹部衣物上的砷是其含毒屍體腐敗後直接侵蝕遺留所致,而其衣領部位及頭髮上的大量砷,則由其腐敗屍體溢流侵蝕所致"。據此,專家們下結論說,光緒帝屬急性胃腸性砒霜中毒而亡(《中國新聞網》)。

這是基於高科技手段作出的科學結論。至此,光緒的死因似乎可以一錘定音了。

然而區區不敏,在此斗膽獻疑。竊以為這結論有問題,關鍵首先在於那"急性中毒"與"其胃腹部衣物上的砷是其含毒屍體腐敗後直接侵蝕遺留所致,而其衣領部位及頭髮上的大量砷,則由其腐敗屍體溢流侵蝕所致"兩句話。

本人對刑偵一竅不通,對毒理學所知甚少,更無幸看到原始報告或相關論文,只能根據常識分析。以我的遲鈍理解,專家們是說,光緒死後如同給裝進了《西遊記》金角大王的紫金葫蘆中,化成了一腔膿血。因為他死於急性砷中毒,所以這腔膿血含有高濃度砒霜,夏日消融,江河橫溢,在棺材內任意流淌,不但污染了胃腹部衣物,而且流到了衣領上甚至頭髮上去。

這實在超出了我的理解範圍。據我所知,急性砒霜中毒最常見的反應就是劇烈的上吐下瀉,它其實是機體的自我保護反應,藉此把進入胃腸道的毒物排出去。在此之後,胃腸道裡的砒霜已被基本排除,病人其實是被已經進入血液的砒霜毒死的。死後砒霜自然也就陷在凝固了的血液裡以及組織中。要讓這些固定了的砒霜再度釋放出來,整個機體就得發生水解,也就是變成《西遊記》說的"一腔膿血"。但在這種情形下,砷的分布應該是均一的,不可能富集在胃腹部。頭髮被嚴重污染的情形就更難想像--除非那棺槨的放置是頭低腳高,而這實難思議。

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如果光緒是砷中毒而死,那麼他是否還會化為一腔膿血?須知三氧化二砷有強大的殺菌防腐作用。如所周知,西方曾懷疑拿破崙是被人用砒霜毒死的,其理由一是他的頭髮內含有高濃度的砷(James Randerson. Doctors may have killed Napoleon. New Scientist, July 23, 2004, 網路版),二是在他死了19年後遷葬,開棺後還發現他面容如生,一點都沒有腐敗。西洋輕便棺材可比不得咱們的棺槨,談不上密封,因此這只能用機體組織中的砷起到了防腐劑作用來解釋(Weider, Ben and Sten Forshufvud. 1978. Assassination At St.Helena. The Poisoning Of Napoleon Bonaparte. Mitchell Press.)

後來的研究表明,從不同來源得到的拿破崙各個生活時段的頭髮樣品中的砷含量均為現今平均值的一百倍,提示拿破崙早在兒童時期就攝入了大量的砷,這是長期密切接觸當時所用的含砷膠水和含砷染料的結果(《紐約時報》,2008年6月10日)。因此,他雖然死於積累性砷中毒合併胃癌,但並非死於謀殺。

連自然攝入的砷都能起到防腐作用,何以死於大劑量急性砷中毒的光緒的遺體反而會降解為到處流動、甚至流到頭髮上去的液體?

另一疑點是光緒的頭髮何以會含有大量的砷。既然是急性中毒,則頭髮內的砷就不是如拿破崙那樣,隨著生長逐漸摻入,成了內含元素,而是表面沾染上的,用《中華新聞網》的報導來說,便是"腐敗屍體溢流侵蝕所致"。《新民晚報》的報導也支持這結論,它說:

"光緒頭髮中含有高濃度的元素砷,且各截段含量差異很大,第1縷頭髮的砷高峰值出現在第10段(2404微克/ 克),第2縷頭髮的砷高峰值出現在第26段(362.7微克/克)和第45段(202.1微克/克)"。

很明顯,如果發內的砷是在頭發生長過程中逐漸摻入的,那麼頭髮內砷的分布就如同樹的年輪,不同截段的含量反映了該發段在毛囊內時攝入的砷的量,但在同一截段的含量應該一致,絕無可能出現兩縷頭髮的砷高峰值出現在不同截段。由此可見,檢測到的頭髮上的砷,確實可能是"腐敗屍體溢流侵蝕所致"。

但問題馬上就來了:這種外源性污染應能被洗去。根據《新民晚報》的報導,研究人員"先後提取了光緒分別長26厘米、65厘米的兩小縷頭髮,清洗後晾乾,剪成1厘米長的截段,逐一編號、稱重和封裝,然後用核分析方法逐段檢測光緒頭髮中的元素含量"。既然如此,怎麼還能測出高濃度的砷來呢?是樣本沒有清洗乾淨,還是污染的砷已經擴散進入了頭髮內部,或與頭髮分子牢固結合,因此無法洗去?

後兩種可能實難思議:若三氧化二砷分子很容易在頭髮分子間擴散,則頭髮的不同截段的砷含量就會是均一的,而這與已知情況不符。若三氧化二砷類似永久染髮劑,能與頭髮分子牢固結合,所以一旦沾上便不能靠浸泡清洗解離,那麼,清洗樣本又還有什麼意義?

以上種種,令人百思不解,還請有關專家出來答疑。竊以為,如關於拿破崙的砷中毒疑案所示,砷可以通過自然方式攝取,而且人體對砷的慢性耐受力可以相當高,既然拿破崙頭髮內的砷含量可為現今平均值的一百倍,那麼光緒頭髮砷含量為對照乾屍的100多倍也就沒有什麼了不起。

依愚見,要保證此類實驗獲得的數據可靠,首先要排除檢測到的砷不是死後遭到的外來污染。其次是精確設置對照組,也就是選取與光緒生活工作環境完全一致、服用類似藥物的人,以確保光緒的高砷攝入量不是自然發生而是一次性投毒的結果,用隆裕和草料官乾屍來作對照並不能達到此目的。在這些條件都未滿足前,便確定光緒確實是被人毒死的,這從學術研究角度來看似乎匆忙了些。

當然,要找到與光緒生活工作環境、服藥史都相同的理想對照是不可能的。但光緒的醫案完整地保留下來了。建議專家們去查上一通,先排除中藥導致的慢性砷中毒的可能再說。近年國內屢有服用中藥導致急性或慢性砷中毒的病例報導,就連《中國中醫報》總2268期都刊出了馮友根的文章《警惕:過量服用牛黃解毒片可引起慢性砷中毒》。光緒雖然年輕,卻是個老病號,與《紅樓》上的瑞大叔一般,動輒遺精盜汗,甚至無夢不舉都能遺精,後來竟然虛弱到連精都遺不出來了(愛新覺羅•載湉:《病原述略》)。他長期服用中藥,中毒的可能性相當大。在這種情況下,不排除藥物中毒就貿然宣布謀殺,似乎不符合"無罪推定"的司法原則。

二、為何要謀殺光緒?

據媒體報導,專家們下一步計畫找出凶手。其實在我看來,這恰好是"光緒被毒殺"說的疑點所在。

如所周知,首先得有謀殺動機存在,才會有謀殺案發生。謀殺的光緒的動機無非是仇恨或是恐懼,篡位可以排除,因為光緒死時"大阿哥"早就被廢了,帝位並無窺伺者。以仇恨論,最大的嫌疑犯當然是慈禧。戊戌變法期間,康有為輩密謀策反袁世凱,令其發兵包圍頤和園,再由譚嗣同帶領江湖高手入園殺掉慈禧。此事被袁世凱密報給榮祿,榮祿又密報慈禧,後者大為震怒,於是便在復辟四日後下令抓捕處決六君子,軟禁光緒,以後又多次動念廢黜之,因列強乾涉而作罷。慈禧因此懷恨在心,最後竟然相信了偽造出來的列強要她歸政光緒的最後通牒,悍然向列國宣戰,縱容拳匪屠殺無辜教民和傳教士以及外交官員,招致八國聯軍入侵。

(關於戊戌政變的真相,請參看拙作《袁世凱在戊戌政變中扮演的真實角色》[一] - [五] http://www.hjclub.info/bbs/viewtopic.php?p=2663949&sid=e643d209e45e2a75dd9c71676651b096 )

因此,慈禧可能有殺害光緒的感情動機。但這並不等於她真敢這麼幹,原因是兩條:

第一,母子相殘乃是傳統道德最忌諱的"倫常慘變"。傳統社會的統治者必須是全民道德榜樣,不管願不願,都得裝出一副父慈子孝的模樣來。此所謂"以孝治天下"。慈禧"母儀天下",再怎麼殘暴,也不敢去邁過那門檻,悍然顛覆傳統社會的綱常。

第二,她怕列強乾涉。因為慈禧鎮壓了戊戌變法,更因為康梁在海外的大肆宣傳,西方列強一致認定她是個淫亂的昏憒的死硬派,把光緒看成了開明派,因此多次干預中國內政(也就是慈禧心目中的"家事"),公開挫敗她的廢帝密謀。她深知中國根本不是列強對手,列強若要推翻她的統治,清廷毫無抵抗之力,她不能不投鼠忌器。連廢帝都不敢,遑論謀殺?

正因為此,哪怕在逃往陝西的路上,慈禧一方面對列強和光緒的憎恨達到了最高峰,一方面又獲得了絕佳的安全謀殺機會(兵荒馬亂之際很容易作案,而且很不容易暴露,只需說光緒死於亂軍之中或是在荒山上不慎跌死即可,誰也無法查明),但她仍然未敢下手。過了這仇恨峰值,錯過了謀殺最佳機會,她還要悍然謀殺光緒,這種事件的發生概率較小。其前提只可能是她生命即將結束,不能眼看光緒在她死後復辟,因此下了過去一直不敢下的決心。反正她馬上就死了,無論中外作何反應,她也絕不會在乎,正如路易15所說:"我死之後哪怕洪水滔天"。

的確,光緒死後次日她也就嚥氣了,於是從表面看來,這前提果然具備了:慈禧因疾病纏身,自知不起,因此派人毒死了光緒。

可惜這不過是巧合而已,蓋慈禧的死亡也很突然,完全出乎她本人的預料。她死的那年身體還相當好,"雖以七十之高年,而毫不呈衰老狀者也。然此外亦無大病,精神尚好,語言如昔,仍每日勤勞國政。太后常自言能享高壽"(《慈禧外紀》)。直到死前她都精力充沛,勤勞國務。她是光緒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死的,但十月十五日那天照樣能批出折、片、單共14件;十六日批出10件;十七日25件外加諭旨5道;十八日15件;十九日19件外加諭旨5道;二十日4件外加諭旨5道(《隨手登記檔》)。不但工作量相當大,而且直到死前兩天都還在辦公,以致朝政絲毫不曾停頓。

須知清制與明制不同,奏折先交皇帝再下發軍機處,因此皇帝無法偷懶。若哪天不批閱奏折,則政務立即停頓。而明朝則是先交內閣,由內閣票擬,再上交皇帝批復,因此皇帝可以把政務推給內閣與太監,自己去作細木匠。慈禧是事實上的皇帝,如她像光緒那樣疾病纏身,政務早就停頓了。

更重要的是,直到光緒死時,她都還毫無死兆。二十一日晚,她聽說光緒已經進入彌留狀態,仍"神氣安和"地安排其後事,"至晚乃獲休息,雖極辛苦,而體氣反較佳。翌日,仍於六鐘起召見軍機與皇后、監國攝政王及其福晉即榮祿之女",開了一早上的會都沒事,直到午飯後才突然暈過去,到下午兩點左右就死了,完全可以稱為暴卒(《慈禧外紀》,轉引自隋麗娟《說慈禧》,243-246頁,中華書局,2007年版)。

由此可見,慈禧根本不是長期呻吟床褥,而是暴卒,因此不可能預知她會在光緒死後一天接踵而去,而是還在期望繼續執政。在這種情況下,防止她殺害光緒的心理原因仍然存在,上文提到的前提條件並不存在。

比起來,光緒反而不是暴卒。他病情轉危是在十月十七日,慈禧因此在十九日召集王大臣開會,確定立溥儀為儲君,醇親王為監國攝政王。如果不是光緒病情到了危急程度,慈禧不至於匆忙作此重大決定。然而光緒在病危後尚能拖到十月二十一日。若真是急性砷中毒,在毫無現代搶救條件下,以他衰弱已極的久病之身,還能拖延這麼久,端的是難以思議。

由上論述可知,慈禧因為自知不久人世,為此毅然決定謀殺光緒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另一個嫌疑人則是袁世凱,而他若有謀殺動機,當然只會是恐懼:若不是他毅然舉報康梁的暗殺慈禧計畫,慈禧也不會恨光緒入骨,而珍妃也未必會被害死。他之所以能倖存下來,全靠老佛爺青眼有加。慈禧一旦去世,光緒必然復辟,而他也就只有進地獄的份了,所以,他非得害死光緒不可。

此說的潛在假定是:袁世凱有可能運籌於紫禁城之外,謀殺天子於瀛臺之中。在我看來,這只能是小說家言。

此說的另一破綻則同前:臣子暗殺皇帝乃是滅族大罪,非到萬不得已不能鋌而走險。因此,即使袁世凱有心暗殺,他也只會等到老佛爺行將崩殂才下手,然而上面已經說過了,直到光緒嚥氣,慈禧都毫無死兆。

最後一個問題我已經在《袁世凱告密之謎再探》中講過了(http://www.hjclub.info/bbs/viewtopic.php?p=2664788&sid=e643d209e45e2a75dd9c71676651b096 ):作為深受儒家傳統道德洗腦的大臣,袁世凱最怕的是因為他的告密使得帝后失和,或"累太后以不慈", 或"累天子以不孝"。如果慈禧因他的密報殺了光緒,那他和榮祿就要被譴責為弒君凶手,正如孔子在《春秋》中不譴責趙穿而譴責趙盾一般。就是因為害怕變成遺臭萬年的奸臣,他才在告密後極力慫恿榮祿去反對慈禧廢帝,並在戊戌政變後帶頭向皇帝上請安折。若他真想謀殺光緒,又何必等到後來?太后乍聞康梁密謀時,盛怒之下加以挑撥,才是最好的時機。

綜上所述,我極度懷疑光緒是給謀殺的,更懷疑專家們追尋謀殺犯的努力會有什麼結果。

三、光緒是給康有為害死的

我在舊作中指出,光緒其實並無暗殺慈禧的意圖,這完全是康有為等人的密謀,光緒無從得知。但慈禧從榮祿處得知暗殺密謀後,絕對不會相信光緒是無辜的,《崇陵傳信錄》上作了如此記錄:

"(慈禧)召上怒誥曰:‘我撫養汝二十餘年,乃聽小人謀我乎?'上戰慄不發一語,良久囁嚅曰:‘我無此意。'太后唾之曰:‘痴兒,今日無我,明安有汝乎?'"

可憐光緒從小生活在慈禧的淫威下,給嚇成了窩囊廢,因此蒙了奇冤也嚇得不敢申辯。越是這樣,慈禧就越堅信光緒必是謀主。再加上康梁在害死了六君子、累得光緒被軟禁後還不知改悔,竟在海外招搖撞騙,號稱奉了皇帝密詔,資助派遣唐才常回國組織會黨,成立所謂"中國議會",以光緒復闢為政治口號。此後唐更成立所謂"自立軍",在武漢造反。

這些醜劇進一步加深了慈禧對光緒的猜疑與憎惡,使得光緒在精神上備受摧殘,生生被慈禧折磨成了個"精盡青年"。他以九重天子之尊,竟然連"妃溺"都無法甚至不敢"援之以手",當然只能如林妹妹一樣"淚盡而逝",如漢成帝一般"精盡而亡"。他的悲劇還不僅在於英年早逝--咸豐比他還少活7歲,更在於戊戌政變後慈禧施加的一系列虐待、侮辱、迫害與折磨。這當然是慈禧造的大孽,但造釁開端實在康。若不是康有為那跳梁小丑出於野心與虛榮,不顧他人乃至親兄弟的生死而胡作非為,招搖撞騙,光緒也不至於給活活折磨死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