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知識份子大多讀易經,也以易經求佔問吉凶,這裡舉一個曾國藩佔簽的例子!
曾國藩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在清廷腐弱的時候,他組織湘軍平太平軍,又力拓洋務事業,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
但是他原來常常占卦,他在日記中有記錄,例如與太平軍作戰正緊張的時候,他記:
【念金陵丶寧國兩處危急,焦灼不可言狀。因佔二卦:金陵卦,遇否之渙;寧國卦,遇屯之益。】(一八六二年閏八月廿七日日記)
這是用《周易》占卦,周易占卦的方式是先佔得一卦,再求得一相關的變卦。前者稱「遇卦」(即本卦),後者稱之卦即「變卦」。
曾國藩為金陵局面佔的卦『遇否之渙』,就是先佔得「否卦」(遇卦),再得「渙卦」(之卦)。
又一處的日記(一八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夜占卦問左軍利鈍,卦象不吉,焦灼之至。三更又專人去左處,囑其不可分支。】
這就說明,曾國藩是頗為相信佔得的吉凶結果的,所以卦象不吉他十分焦灼。但是他又極力求挽回,深夜三更派人去左宗棠處,叫他不可把兵力分散。可惜,他這一處日記沒有記下佔得的是什麽卦,卦辭怎樣預示吉凶?
曾國藩既問卦又極力盡人事補救,其實不矛盾,或者還可以說這符合易經的精神。因為易經的卦雖然提示吉凶,但更重要的是提醒問佔者在這情況下應該多考慮什麽,因為凡事不絕對,吉凶是可以轉化的。
就以曾國藩日記中曾佔得的「否卦」為例。
「否卦」的卦辭說:【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不利君子的卜佔,大的去了小的來)基本上是不吉的,「像」辭說,求佔的君子應該崇尚儉約躲避災難(君子以儉德辟難)。
不過,在六爻的各爻爻辭中仍分析存在吉的因素,只要有危機意識處事得當是可以避凶的。
第六爻更說:【這上九陽爻,是惡運短暫,先交惡運,後交好運】(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如果,求佔者是一個相信世事都已前定的人,也許會說:那麽到底是吉是凶呢?怎麽說得這樣不確定?易經認為世界的一切是有規律地發展的(就是「道」),而這規律人可以認識。
易經就是試圖以「簽」的方式(簽,是用代表天地數的五十根蓍草,經過一定的程式,得出「干」或「坤」的六爻,由此組成卦象)這個簽的過程,古人認為可以符合客觀的規律,由此而預佔事情的發展將是吉是凶,這就與簡單的迷信有很大的差別。
所以,以易經佔簽的結果,是提醒人們:你現在可能遇上什麽處境?應該多從哪些方面思考,作應對的決策,曾國藩的態度就是這樣。
- 關鍵字搜索:
- 曾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