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節"是水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傳統節日﹐"端"是"借端"﹐意為吃端、過端﹐是水族人民在秋收以後﹐為慶祝豐收而舉行的節日。
端節﹐是按照水族自己的曆法推算出來的。以農曆九月為歲首﹐八月為歲末。每年水歷的十二月下旬至次年二月(即農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就是過端的日子﹐各地按傳統習慣﹐分批過節。
節日這天﹐各材寨都要敲起銅鼓﹐這種銅鼓平時是不敲的﹐只有遇到大事或隆重的節日才敲﹐以鼓聲來表示辭舊迎新。清晨﹐身穿青藍二色的男女青年﹐從四面八方聚集於"端坡"的四周﹐隨著銅鼓、蘆笙的節奏﹐跳起具有獨特風格的銅鼓舞和歡慶豐收的斗角舞﹐歡慶端節。
同時﹐還要舉行賽馬活動。半坡的馬道上﹐用彩紙和彩條紮起彩色牌坊。賽馬前﹐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騎著馬緩緩開道﹐慢慢走完規定的路程以示祝賀。這時﹐主持人一聲槍響﹐數十匹馬奔騰而去﹐你追我趕﹐到達終點後﹐獲第一名的跑馬便被人們披上紅綢﹐騎手則掛上彩花﹐繞場一週。入夜﹐家家戶戶圍坐火塘邊﹐要吃象徵豐收的糯米團﹐端起窖陳多年的糯米酒﹐共同發出"秀﹗秀﹗"(乾杯﹗乾杯﹗)的歡笑聲。
傳說水族多次背著銅鼓、扛著鋤頭﹐挑這行李成群結隊的逃荒﹐從廣東逃起﹐在"諾仙術"(水語﹕一種鳳凰鳥)的指引下﹐逃到廣西的"膽住"(廣西和貴州交界處南丹一帶)﹐ 經過三年的辛勤勞動﹐初步獲得豐收。
但異族要來搶奪這塊土地﹐因此發生戰鬥﹐水族人民經過英勇奮戰﹐終於趕走異族。為懷戀保衛土地而流血戰死的兄弟﹐家家抬來了瓜果、豆腐、炕魚、糯飯和米酒等祭祀亡魂。而這天正好是水歷年底﹐這樣就逐漸發展成為"端節"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水族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