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哥大新聞學院執教的法蘭屈說,傳媒所報導的故事,只是一群華府記者對中國之崛起和美國之沒落的一種歇斯底里的失落和憂患心態的表露,再加上電子和數碼傳媒鬥快搶先的壓力下所衍生的萬事通專家的解述,報導內容於是難免流於形式和空洞。
法蘭屈說:「他們(華盛頓的記者們)到了中國進行三、四天的採訪行程,他們一下子要進入另一個國度,但他們又不懂中文,也不認識任何中國人,他們只在總統隨團的安全玻璃罩下採訪,然後像蜻蜓點水似的跟著總統一國又一國的行程,每天都有截稿壓力,所以他們只能寫出這些稿子。是的,我承認對他們的指責很苛刻,但我沒有其他辦法。」
華府記者們所犯的其中之一錯誤,根據法蘭屈的觀察,就是大家都異口同聲說歐巴馬對中國的人權問題立場軟弱。他說,只不過歐巴馬沒有在公開場合大聲提出人權問題,輿論幾乎一致都說歐巴馬軟弱了,美國不提人權了。法蘭屈反問:「我們幾時為了一些敏感的問題,像演戲般的當眾向中國大聲提出質問,然後問題得以解決的?這些成功的例子似乎不多。」他說,其實歐巴馬臨出發之前已經強調他將以不一樣的方法與中國打交道,只是華府的記者們不懂歷史,也忘記了總統的話,只是一味的將報導放進自行設定的劇情框架之中。
法蘭屈又認為美國的傳媒錯過了一個新聞重點,那就是歐巴馬在訪問中宣布未來將派遣10萬個美國學生到中國。他認為這是整個中國之旅中最最重要的新聞,但所有的記者都沒有捕捉到這樁新聞的扼要。法蘭屈說,過去美國有些天真的想法,認為中國派出大批學生到美國留學,他們學了美國的民主和自由之後,將美國的一套搬回中國,從而改變中國,但這個想法顯然是一廂情願。法蘭屈說,現在歐巴馬是反過來,希望大批到中國學習的美國學生,能夠更切實瞭解這個崛起的國家的價值觀,並同時又將美國的價值觀帶到中國社會,將兩個國家的距離縮窄。
他認為,這個計畫一旦得以落實,20年之後大家回頭再看,相信都會贊同歐巴馬當年的決定是一個偉大的構想。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美資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