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多采多姿的貴州苗族生活百態

 2010-02-26 09:5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天真美麗的苗族少女。

苗族是中國重要的少數民族之一。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口碑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自明清以後,有一部分苗族移居東南亞各國,近代又從這些地方遠徙歐美。

從苗族的分布情況看,其特點是大散居,小聚居。從人數上看,聚居的人多,散居的人少。現在,中國境內苗族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雲南、四川、廣西、湖北、海南等省。其中,貴州省分布最多,遍佈全省各地,並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最多,也最集中。

苗族將主食玉米掛在樑上曬乾。

生活方式及飲食

苗族大多居住在遠離城市的邊遠山區,以村為單位聚居,很少與其他民族合村共寨。居住環境以高山為主,以天然地勢來劃定同周圍其他民族的居住地域。苗族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油茶、油桐、漆樹等經濟林木業。

苗族居住的地區也盛產木材,因此,過去的房屋多為木結構。建築在山區的吊腳樓,一般分為兩層,上層住人,下層圈養牲畜或堆放雜物。苗族人飲食多以大米、小麥、包谷(玉米)等為主,他們喜食酸味,製作的酸食有酸辣椒、酸菜、酸湯、酸湯魚等,有時還常以酒示敬,以酒傳情,不同時間、地點,不同的對象,飲酒的禮俗也有所不同,如攔路酒、進門酒、雙杯酒、交杯酒等等。

苗族人傳統舞蹈,以蘆笙作為樂器互相搭配。

動人的歌舞

苗族人民能歌善舞。苗族的「飛歌」高亢嘹亮,極富感染力;舞蹈有蘆笙舞、板凳舞、銅鼓舞等,以蘆笙舞最為普遍。蘆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陽節等節日及建房、豐收、迎親等日子裡跳,舞姿多重下肢變化。民間群眾性的蘆笙舞一般由2至5名男子吹蘆笙領舞,其他人圍一圓圈踏樂而舞,場面壯觀、氣氛熱烈。其中舞蹈動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臥、倒立等高難度動作,很受群眾歡迎。

苗族女孩頭上的銀飾造型奇特精緻,下沿垂有銀鏈銀片等。

多採多姿的婦女服飾

苗族分布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苗族服飾的特色之一,是將其歷史文化透過服飾的刺繡圖案呈現。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繡工藝,裙子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飾的用料、顏色、款式、刺繡等方面,都極具民族風格。
黔東南地區的苗族以各種銀飾為主要佩飾,這構成了苗族身體佩飾的一大特色,銀飾對她們來說,不僅是可避邪的神物,更可給人帶來吉祥幸福。銀飾也同時象徵著財富,所以苗家少女全身上下的佩飾清一色都是銀飾,重的可達8至10公斤,其銀飾種類繁多,造型奇特,工藝精緻,在中國各民族中是首屈一指的,多半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

銀鎖的紋樣有龍、雙獅、魚、蝴蝶、繡球、花草等。銀鎖下沿垂有銀鏈、銀片、銀鈴等。銀鎖又有「長命鎖」、「銀壓領」等名稱,苗族姑娘從小就佩戴,意在祈求平安吉祥,直到出嫁後方可取下。

苗族男青年也有佩帶銀飾的習慣,有的地區以此作為未婚的象徵。苗族青年出席盛大場合時穿著青色大襟衣、腰繫花帶,頭纏包頭帕,頸戴銀項圈,胸佩銀鏈飾或銀牌。男子配戴三根銀項圈表示未婚,佩戴兩根銀項圈的男子表示已婚。他們常年腰刀不離身,腰帶上繫著火藥葫蘆和牛角筒及銀鉤、荷包等物。

《看》雜誌訂閱網站http://www.watchinese.com

来源:看雜誌56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