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發人深省:巴菲特之子如何成為優秀「富二代」(圖)

 2010-03-18 04:4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給兒子留下的財產,足以讓他追逐自己的夢想,但還不足以讓他空享清福。

如果有人在你成年之初便給你一張免費票,讓你自由探索你想要的職業生涯,但還不足以這輩子不再工作,你會怎麼做?你會利用這份自由去追求另外的人生軌跡嗎?現在你的生活又會有怎樣的不同?

彼得.巴菲特和妻子珍妮弗.巴菲特

巴菲特之子彼得.巴菲特(Peter Buffett)即將出版的新書中,有一個故事不禁讓人對這樣一個話題浮想聯翩。彼得19歲時便從他的富爸爸那裡得到了一筆相對不多的財產,這些錢「夠做任何事,但不夠無所事事。」這是他父親經常引述的原則之一,並在彼得的一篇短文中得到了詮釋。短文改編自他一本題為《人生由你打造》(Life Is What You Make It)的新書,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上。這筆財富來自於出售一處農場的收益,並轉換成了他父親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股份。

彼得當時還是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學生。他選擇變賣了手裡的股票,得到了約九萬美元,並離開了學校。(這些股票現在約值7,200萬美元,但彼得說他不後悔。)

他搬到了舊金山,建立了一家工作室,開始從事他的音樂事業,彈鋼琴,作曲,試驗電子音樂,並接受他所能找到的任何工作,無論有沒有報酬。

這一決定讓彼得.巴菲特最終碰到了好運氣──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遇到了一位在新成立的有線電視頻道MTV電視臺工作的漫畫家。這讓他得到了一份有報酬的廣告工作,並讓他終於能夠靠音樂謀生。彼得在音樂事業中不斷前行,成為一名榮獲艾美獎(Emmy Award)的音樂人、作曲家和製作人。他寫道,如果我一開始就面對必須自己謀生的壓力,我可能無法繼續沿著我所選擇的路走下去。

我發現這個故事發人深省。一些年輕人覺得,一出校門就應該從事他們能夠找到的工資最高的工作。這份工作將把他們套牢,離職業夢想越來越遠。對其他人而言,謀生的需求是一種積極而又現實的約束。拿我自己來說吧,如果某人給我充足的時間,正如巴菲特為他的兒子所做的一樣,我猜我可能會把時間揮霍在寫拙劣的小說上面,而不是去做秘書這份實用且有報酬的工作,然後當老師,然後讀新聞學研究生,走這樣一條對我來說遠更實際的人生道路。

讀者們,如果有人在你成年之初便給你一張免費票,讓你自由探索你想要的職業生涯,你會怎麼做?你會有個和現在全然不同的職業生涯嗎?抑或這張免費票會抹殺你的奮鬥動機?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華爾街日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