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巨虧 責任誰來承擔?

對於基民來說,這又是個傷心的半年。

根據Wind統計,截至7月20日,39家基金公司旗下349只基金披露了半年報數據,股票型基金上半年無一盈利,所有基金總共虧損5589億!

要知道,當前的基金經理一共才540人,也就是說,每個基金經理手中有10億元灰飛煙滅。古代戰場,萬骨皆枯還能堆出個一將功成,現在,基金經理們把基民幾千億的錢打了水漂,都沒砸出聲響來。

研究一下基金的半年報,更讓人失望的是,基金整體的衰敗中難找到亮點,所謂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基金們同質化的鐐銬,越舞越緊。

二季度利潤虧損幅度最大的十家基金公司佔全行業虧損總額的一半之多,旗下基金虧損1765億元。從單只基金來看,百億級規模的大基金二季度利潤虧損幅度無疑是巨大的,虧損幅度超過50億元的基金有8只,包括嘉實滬深300、中郵成長、華夏50ETF和易方達深證100ETF等。其中三隻是「千億俱樂部」的基金,顯然,規模越大,虧得越多。

這幾年,不少基金在規模上發力,均以晉級「千億俱樂部」為榮,結果是,有量並非能保證質,基金規模大了,含金量並沒有提升。

誰來承擔責任?

基金公司可以振振有詞,上半年中國股市大跌26%,機構很難賺到錢,不光是基金虧損,社保、險資都虧了,你又如何要求基金獨善其身?基金經理會內疚嗎?也許吧,但他們最關心的還是排名,業績靠前獎金不少拿,就算業績很差,大不了拍屁股走人,換個基金公司照樣幹。中國股市20年了,大家照舊「靠天吃飯」,用業內的話來說,基金經理並不比農民高明。

幸好,在這個市場中,還有一些人,可以讓基金經理們無地自容。

根據私募排排網的統計,前6個月,有99只私募基金取得了正收益,而公募基金這一數字為0。在政策受限、行業發展受擠等多種劣勢之下,私募基金的整體業績再次超越公募。

但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私募基金業績再好,也與之無關,因為私募投資門檻動輒百萬,事實上是富人專戶。似乎,在信託產品上也出現了馬太效應,富人投私募,可能越來越富,窮人只買得起基金,結果越買越虧。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基民,買基金到底能不能賺到錢?基金專家們出口必談價值投資、長期持有。那就來算筆長期的賬吧。

如果從2001年6月算起,到2010年6月,上證指數上漲了不到10%,而這十年中國的GDP增長了200%以上,俄羅斯、巴西等新興市場的股市少則上漲了五六倍,多則八九倍。如果你在2001年買了指數基金,名義上,你還能獲得10%的收益,算上通貨膨脹的因素,你的資產早被市場無情地盤剝了。

資本市場信託產品的興衰,不過是中國資本市場沉浮的一個縮影,一個被稱之為「賭場」的市場,又怎能要求投資者「忠貞」?

業績低迷,人才流失,信任受損,公募基金的滑鐵盧,已經非一時一事了,與此同時,私募基金的迅速成長,備受市場期待。公募的沉痾與私募的朝氣,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趨勢,要求監管層必須正視現實。

信託產品的多樣化與豐富性,是一個較為成熟市場的基本要素。對於私募的態度,從打壓改為扶持,培育這個市場,私募產品的擴充帶來充分的市場競爭,投資門檻必然一步步降低,最終不再是富人專戶。同樣,改變對於公募過多的行政干預和規則枷鎖,解除其不能承受之重,對於基民而言,幸甚至哉。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