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食用油荒?發改委開打「物價維穩」戰(圖)

 2010-12-15 21:4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物價上漲:油價漲了、糧價漲了、服裝價格也漲了……

【看中國記者張佑宇綜合報導】日前國家發改委指責媒體關於「中國即將出現食用油荒」報導失實一事,《第一財經日報》回應堅稱報導無誤,並有證物為證。路透社報導,媒體與發改委各執一詞,來自控制物價的發改委,在高速通膨下,對媒體報導任何「暗示」物價增加的「高度敏感」。有專家指,通膨主要來自長期貨幣超髮結果,中共打通膨,為時已晚,通膨不會停止。且中共打通膨主要擔心危及政權,腐敗體制使問題無法從根本解決。

日前媒體報導食用油荒現象,並指主要為限價措施造成的供應吃緊。週一發改委發表聲明,譴責媒體食用油供應吃緊的報導失實。《第一財經日報》週二發表聲明,稱其刊發的《食用油企業再現停產現象》一文有確切信源,且有資料、文字和錄音作為證物。聲明稱:「作為一份始終堅持「對時代負責」的報紙,我們對發改委的有關說法持保留意見。」

路透社14日報導指,媒體與發改委各執一詞原因,來自中國通脹速度的加快,負責控制物價的發改委對任何暗示物價壓力增加或物價控制失效等內容的媒體報導都高度敏感。

打響物價「保衛」戰

中國物價像火箭般猛向上竄。大蒜兩年上漲了200倍,房價日漲千元,甚至北京和上海的房價已超過了美國紐約和洛杉磯。上月,《東方早報》推出的系列報導 ——「物價大檢查」中顯示,今年上海蘋果價格漲了近三成,雞蛋價格也一度衝到歷史新高,上海的蘋果、雞蛋價格均已高過香港。

12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特別強調要將「穩定價格總水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目前,中共當局正打響反通貨膨脹保衛戰。

然而,中共打響反通膨保衛戰,到底有沒有用?「保衛什麼?」也是觀察指標。

通膨原因:「通脹進口」、「美元過多」、「游資炒作」或「貨幣超發」?

對於通膨原因,官方解釋理由包括,「通脹進口」、「美元過多」、「游資炒作」等。

前趙紫陽智囊、經濟學家程曉農撰文指出,「通脹進口論」把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解釋為中國通膨主要原因。但中國進口主要為原油、鐵礦石、大豆等,這些進口商品漲價應該不會導致番茄、青菜等食品價格上漲。且鐵礦石等大宗產品國際價格上漲本來就是因為中國大興土木、需要大量鋼材所造成的。例如近來國內棉花價格漲了一倍,導致國內企業紛紛進口廉價的外國棉花,使國際市場棉花價格也跟著中國國內棉價暴漲。實際上,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應該是中國推動的。

「游資炒作論」則把通貨膨脹推諉到國內的「炒房團」頭上。程曉農認為這更荒謬。他表示,「炒房團」本是中國經濟畸形化、資金氾濫、製造業蕭條的產物,投機者不炒房產改炒綠豆、大蒜、棉花等期貨,對物價會有些影響,但全國各地幾乎所有日用品都漲價,難道也全是「炒房團」的傑作?雞蛋、西紅柿總沒有期貨可炒吧,現在不照樣漲得那麼凶嗎?

而「美元過多論」,則將通膨歸為近月美國五千億美元投放貨幣市場的結果。時政評論家伍凡指,美國這五千億美元投放是11月才發生的事情,但是中國的物價飆漲大半年前就已發生,說法顯然不符實際。

根據央行數據顯示,僅08年底到09年底,多發行的人民幣總額就高達15萬億元,多年來,中共超發貨幣更達人民幣近43萬億元。從美國的廣義貨幣餘額 8.6萬億美元,佔其GDP的60%左右來觀察,中國廣義貨幣餘額已經達到69.64萬億元,是其GDP的兩倍。惡性通膨無可避免。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靈在上海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坦言:「過去相當一段時間,央行存在貨幣超發的問題,特別是 2009年,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採用了‘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他也曾說「過去30年,我們是以超量的貨幣供給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通貨膨脹主要一大原因,來自超發貨幣結果。

專家:解決通膨問題為時已晚

中共近期加大「物價維穩」,包括上月的「國十六條」(《國務院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部署。但專家認為,目前的限價措施不能治本,同時,解決通膨問題為時已晚。

對於價格管制,Capital Economics的馬克.威廉斯(Mark Williams)表示,即便管制在短期有效,中國也需要處理通貨膨脹的病因而不是病徵。他舉例,中國在2008年1月份採取這類措施,但後面兩個月食品批發價格上漲17%。原因例如生產商可能因此限產或轉為出口,從而造成國內產品短缺而更引起恐慌,進一步漲價等。
知名經濟學家謝國忠在大陸新一期新世紀週刊,發表「通脹時代的維穩」專文表示,今後五年平均通膨率的高低,主要取決於過去十年貨幣擴張的結果,中國已進入通膨時代,現在想要阻止為時已晚,只能想辦法保持「通膨時代」的「穩定」。他建議,控制通膨首先第一項就是調高基準利率。

對於有人擔心升息會加大熱錢流入,謝國忠認為,利率不是造成熱錢流入的唯一因素,新興經濟體尤其如此。例如十年前東亞新興經濟體實行高利率,以吸引外國資本,但沒有成功;過去幾年,同樣的經濟體實行低利率,且不需要外國資本,熱錢仍如潮水般湧入。熱錢根本不應該成為大陸央行升息的約束。

中國時評家伍凡表示,歐美、日本等國處理通貨膨脹的辦法,是提高銀行存貸款利率,壓抑貸款額,減少貨幣流通量。但是中共央行堅持不提高利率,仍保持一年存款利息 2.25% ,而2009年8月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3.5%。3月末金融機構住戶存款餘額為28.5萬億元,低利率等於向儲戶家庭徵收了1.4萬億的稅 (28.5萬億乘以5%的應加利息計算得出)。

「物價維穩」為政權不為百姓 通膨將繼續發展

對於央行堅持不提高利率,伍凡分析,根本原因是央行的大貸款戶是房地產商、國有企業以及各級地方政府,而強硬的後臺老闆,就是中共各級黨委、太子黨和既得利益集團,中共央行充其量只個中共政權的大掌貴而巳。低利率只會對這些拿到貸款的部門有利。

經濟學家程曉農認為,中共當局採取根本性扭轉措施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利益集團從通貨膨脹中得到的好處太多,當局政策本來就是為自己謀利益,不會去關心百姓的死活,唯等到火燒屁股,才可能會採取一些應急措施,但等到火燒大了,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再採取措施也就來不及了。

伍凡認為,中共最擔心的是通膨造成社會動盪,進而引發政治變革,這些有前車之鑒,例如1989的六四學運。而為了維護政權,中共不會讓銀行破產。通貨膨脹會繼續發展,不會停止,直到整金融體系崩潰為止。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