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黃山門」:民警犧牲源於「不計代價」的救援
導致年輕民警張寧海之死的「復旦黃山門」,似乎正以社會義憤、學生道歉告終時,更多內幕卻被發掘出來。有記者調查發現,與其說是復旦學生應當為張寧海之死負責,不如說更應當歸咎於層層領導重視而導致的「不計代價、不計條件、不計後果」的救援。權力機制在其中難辭其咎。
據四川《成都商報》記者龍燦調查發現,12月12日下午,當18位復旦學生被困在黃山雲谷寺一號地區時,從4點半到5點半之間,他們一共4次報警,前三次分別打到了本地110和上海110。但據知情人透露,在告知方位時,黃山方面接警人沒有聽明白,報警的時候,復旦學生也沒有公開身份,因此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在隨後所有的媒體報導中,前三次報警信息從沒有被人提及。黃山方面則堅稱只接到了上海方面的信息,沒有接到過直接報警電話。
三次報警失敗後,一個隊員想到了上海的親戚。稱他二姨父影響很大,如果向他求助,絕對有效,於是發一條簡訊,內容是「黃山,GPS30’07.696。118’11.694。救命,有18個人。」
果然,這條簡訊被收到後,被迅速轉到上海市公安局,並上報到上海市委市政府,在短短的30分鐘內,就異常高效地轉給了安徽省委省政府以及安徽省公安廳。安徽省省長王三運、省政府常務副省長孫志剛、副省長花建慧都先後作出了批示。命令緊急層層轉達,兩地若干個部門都緊張起來。
在省委高層密切關注下,黃山市長,市委宣傳部長,黃山管委會黨委書記,市公安局局長當晚紛紛到達雲谷寺,並就地設立了前線指揮部。
現場記者記錄了這樣一個細節,黃山市長親自詢問嚮導山裡的情況,嚮導說到了夜裡上山的危險性,但指揮部還是迅速下達了連夜突擊搜索的命令。
當地山民告訴記者,當地的慣例是「夜不上黃山」,更不要說雨夜上未開放的區域。當地警方也證實了這個說法。一個參與救援的警察告訴記者,按照國際上救援的原則,只要可能危及到救援者本身的生命安全,救援可以停下等待時機。
如果白天進山,情況會好很多。但他們面對的情況是,只要各級領導層層重視,一切都不一樣了。基本就只能是不計代價救援!不計條件,不計後果。這位受訪的警察說,這些被困者身份特殊——復旦大學的學生!萬一學生晚上在山上出了事,我們不好交代,領導無法向省上交代,省上無法給兄弟省市交代……他痛苦地說,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必須犧牲,都只能犧牲警察。據瞭解,在上山搜救時,很多民警除了一件雨衣、一頂頭燈之外,沒有任何其他安全設備。
13日凌晨3時許,張寧海不幸墜崖的悲劇發生後,救援隊經過停頓,仍然要求繼續下撤。但遭到探險隊領隊侯盼的堅決反對,近50人的隊伍多數返回臨時營地,在風雨中等待天明。
13日上午10時,18名復旦學生才安全出山。
事後來看,這次大規模救援屬於國際慣例中的頂級接援級別———紅色險情應對措施。而與之對應,18名學生在相對安全的狀態下被困,無人受傷。則屬於遇險中最輕的險情。在驚動了上千人,動用了230名實地救援人員,並付出一條年輕生命的代價後,這18個人脫離了戶外運動中最低級別安全威脅。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復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