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單位的體檢表上新增加了一個項目———甲狀腺彩超。山東菏澤某事業單位的許女士近日做完這項檢查,被醫生告知:「甲狀腺結節,定期到醫院複查。」對於病因,醫生分析可能是碘過量,因為本地區並不缺碘。人體缺碘甲狀腺會甲亢,而豐碘甲狀腺會患結節,因此她被告誡不要再食用加碘鹽。許女士忐忑不安地回到單位,得知好幾個同事跟她一樣,在這一項上查出了問題。
據瞭解,幾個月之前衛生部公布了《食用鹽碘含量》徵求意見稿,將食鹽碘強化量從原來的20mg/kg至60mg/kg,修改為食用鹽碘含量平均水平20mg/kg至30mg/kg,同時給予各地相應的自主權。但有專家指出,這只是一次技術性調整,碘鹽政策並未根本改變,建議碘鹽政策調整乃至鹽業制度改革的步子再大一些。
現實 全民「過量補碘」
許女士感到遺憾的是,衛生部的碘鹽新標準及說明隻字未提居民對無碘鹽的消費權問題,這意味著包括她在內的甲狀腺病人群不管需不需要還得被「加碘」。
15年前,為解決中國7億多人口缺碘問題,國家公布《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要求除八個高碘省市外,其他省市食用鹽均需強制加碘。由於食鹽專賣的原因,碘鹽政策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爭議,尤其是不加區分的「全民加碘」,更是備受爭議。
中國營養學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城市居民日均鹽攝入量為11克,農村居民達到17克。根據目前市面上多數碘鹽中每克鹽含碘20至50微克計算,中國人每天攝碘量達到了驚人的220至850微克,遠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的每天200微克的安全線。
中國醫科大學滕衛平教授經過五年研究,證實了在一些高碘區,如果再在鹽里加碘,就容易誘發甲亢和甲狀腺結節。在全民補碘政策實施15年之後,越來越多的地方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一些地區正迎來甲狀腺疾病發病的高峰期,疾病暴發的時間段,與強制食用加碘鹽吻合。專家們由此提出「科學補碘、分類指導、因地制宜、不多不少」的補碘原則。
2009年8月,媒體集體拷問全民補碘「一刀切」的政策,並對鹽業公司的壟斷利益提出了質疑,引發了全民對食鹽加碘政策的大討論。不久,衛生部就碘鹽之爭作出回應,承認目前食鹽中碘含量偏高,在實施食鹽加碘的10年內,碘過量可使甲亢的危險性提高,並表示從次年開始適當下調現行食鹽加碘量。
然而,《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圍繞這項公共衛生政策的爭論並未隨著《食用鹽碘含量(徵求意見稿)》的出臺而消失,相反,「放開無碘鹽市場,形成有碘鹽和無碘鹽並存的格局,把選擇權還給公眾」的呼聲愈加強烈。
「20mg/kg就一定是加碘鹽中碘含量的安全底線?」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常務副院長胡永華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新標準的出臺有著積極的意義,但我們應該注意到哪些地方缺碘、哪些地方不缺;哪些人需要多補、哪些人需要微補、哪些人不用補,根據不同地域制定出不同的碘含量標準,這樣才能更加客觀和細緻。
海帶、紫菜、海鮮魚、乾貝、淡菜、海蜇、龍蝦等等海產品本身含碘量比較高,中國部分沿海地區海產品豐富,經過多年的強制加碘後,部分地區的很多群眾出現了「 補碘過量」,甚至引發了身體疾病。這些地區在群眾的要求下,多年前已開始悄然出售非碘鹽。
2010年5月15日是我國第17個「防治碘缺乏病日」,山東煙臺鹽業公司176處非碘鹽銷售網點同日向社會公布。山東省無棣縣鹽務局局長邱海軍對本報記者透露,其實早在多年之前,地處山東最北部、瀕臨渤海灣的無棣縣,已經在柳堡鄉等出售非碘鹽。
據專家介紹,部分地區的飲用水水源本身已富含碘元素,中國約有1600多萬人生活在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山西、內蒙、新疆等8個省區91個縣的高碘地區。令人憂慮的是,在高碘地區,仍有相當多的人買不到非碘鹽,不得不食用碘鹽。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