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鳴:高房價擠走幸福青年

大城市高房價,已經將大量懷著幸福理想的青年們,擠出局了。現在年輕人壓力都很大,特別是北上廣三座一線大城市,這裡競爭力很大,城市很擠,人與人之間的「狼性」很足,於是,很多人就被這些高速運轉的城市之門,旋轉中甩了出去,去年就開始流行「逃離北上廣」的概念。

什麼叫寫意生活?昨日傍晚一位兩年多沒見的朋友來電,說他現在南昌生活得很好,當了一家媒體的主編,環境很適合他發展,沒有壓力,已買房馬上準備結婚了,兩年前離開上海的他,當時也是干媒體這行業,憑他這點工資,在上海要買上房站穩腳很難,於是他義無反顧離開了上海,或許他就是成功逃離北上廣的典範。

大城市病一直是一個世界性難題,這樣的大城市,就像臃腫的身軀,是由大量過剩的脂肪堆積而成。攤大餅式的擴張模式,帶來的是人口過度集中和條件限制存在激烈的衝突。北京變成了「首堵」,上海和深圳、廣州的交通同樣很脆弱,儘管從天上到地下,都變成了交通線,還是使得這些城市的交通網路極為脆弱。很多年輕人上班擠地鐵,被周邊的人懸置起來,腳都不著地。

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急劇上升,特別是隨著這些年房價上漲,買房甚至租房,都成了一大難題。雖然這些大城市的房價有著堅實的需求支持,但是,對於很多剛畢業就被丟進這些成本月月漲的大城市裡生活,實在是不好過。大城市資源豐富,但是,被這麼多人共享似乎也沒有特別的優勢,比如說醫療,哪家醫院都是人滿為患。如果說機會多,那麼大城市確實有優勢,這也是那些蟻族和蝸居群體們留下來的最堅實的理由。然而,即使如此,大城市的機會多、人才供給也很多,同樣競爭極為激烈。

我們以前比較注重大城市問題,嘲笑發達國家大城市人滿為患,力避出現這些問題。但是,這些年來,大城市吸附效應越來越強烈,就像一個超級磁場,將周邊它所遇到的鐵塊都吸附在自己身上,我們的城市體積也逐步「肥胖」起來,內部競爭壓力空前強烈,形成一個高壓鍋,很多人就在強烈的氣流外泄中選擇了噴薄而出,逃離中心城市,回到二三線城市。在某種情況下,高房價成為限制更多的人湧進城市的最後閘門,但是,這也給大量年輕人和弱勢群體,帶來了生活和精神的壓力。房價於是形成一種鑒別選擇的玻璃牆,你看不見它,但如果你達不到條件,你就很難在這樣的大城市安身立命。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在一線城市賺錢,在二線三線城市買房,正是這樣的想法的人太多,其次級城市的房價也隨之上漲起來。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份雖然房價漲幅回落城市增多,但石家莊、秦皇島、丹東等二、三線的漲勢卻超過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這也要求房地產調控必須跟進落實。資本和需求一拍即合,在三四線城市形成一種漲價風潮。像我那位主編朋友是早些時候逃離大上海的,趕在三四線城市瘋漲之前置業,他所付出的成本就少很多。

不過,很多朋友還是指出,儘管逃離大城市有利於減輕生活成本的壓力,但是,在機會上還是少很多,小城市的就業還是充滿著關係網和潛規則,因此,想要在中小城市扎根立身也是不容易的。隨著房價的擴散效應,中小城市破萬的可能性也是大增,神州何處房價不漲?只不過漲得多和少的區別而已。

就個人而言,那位朋友是成功脫離一線城市高壓鍋,但是更多的人只能在這裡留守等待不可捉摸的機會,或者,這已經不是一個幸福感的問題了,而是一個人的選擇能力如何提高的問題了。這就需要政策,能夠合理引導人才的有序流通,資本的有序流通,讓城市化造福於國民,而不是將居民拋擲起來,找不到幸福的感覺,身邊都是縈繞著「狼對狼」的殘酷競爭氣息。雖然寫意的生活還取決於個人態度和觀念,但是,我們還是希望,正在進行的大規模城市化,能夠為生民帶來幸福的物質基礎,而不是各種不幸的滋生地。

博主後記

我在微博上談過這個話題後,有位叫康祖星網友評論說:「北上廣的魅力源自何處?那裡有數不清的企業.那裡與時代的脈博共振.那裡有很多機會...成為眾人所向.但僧多粥少.於是資源相對匱乏.殘酷的競爭包裹現實.那裡不相信眼淚.其實隨著沿黃經濟帶.中西部大開發等一系列產業集群式崛起.二三線城市迎來發展機遇.搶灘政策窪地.是眼光獨到的體現。"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